论“口衔鼓舞”的表演形态及其教学价值
本文关键词:论“口衔鼓舞”的表演形态及其教学价值
【摘要】:“口衔鼓舞”作为山西民间文化的一种艺术形态,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道具使用体现出了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生存方式以及民间风俗。同时,其发生与流传的地域局限性使其艺术形态呈现出了其独有的美学特征,继而于2010年被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山西民间舞蹈“土沃老花鼓舞”的一个角色成分,“口衔鼓舞”在表演形式上,集“打、唱、跳”三位一体,并以其独特的道具——“口衔鼓”为表演亮点,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个性。此外,“口衔鼓舞”携独特的风韵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吸收地方音乐及其演唱艺术的成分,形成时唱、时跳,时演、时闹的艺术形式,以自身独有的特点参与到地方民俗文化之中。“口衔鼓舞”在动作的表演方式上,既有其它山西民间鼓舞的共性之处,亦有其自身的独特表演方法,进而使其在共性的艺术生态中形成个性的表演风格。本文将沿着山西花鼓艺术的流传线索,从“口衔鼓舞”的生成背景和流传脉络为出发点,并以其表演形态为切入口,进行探索“口衔鼓舞”的动作结构、道具运用及其音乐特色,继而关注“口衔鼓舞”在整个山西民间舞蹈艺术中的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及“口衔鼓舞”在专业舞蹈教学领域中的实践价值,为其成为山西民间舞蹈教材奠定文本基础,同时,也为该艺术形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见解。
【关键词】:口衔鼓舞 表演形态 教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4
【目录】:
- 目录4-5
- Contents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1
- 第一章 口衔鼓舞的生成背景及其流变11-16
- 1.1 “口衔鼓舞”的生态背景11-12
- 1.2 “口衔鼓舞”的历史演变12-14
- 1.3 “口衔鼓舞”的文化体现14-16
- 第二章 “口衔鼓舞”的表演形态分析16-22
- 2.1 “口衔鼓舞”的动作构成16-19
- 2.1.1 基本动作的来源16
- 2.1.2 表演动作的特点16-17
- 2.1.3 “口衔鼓舞”的打法17-19
- 2.2 “口衔鼓舞”的道具运用19-20
- 2.3 “口衔鼓舞”的音乐特点20-22
- 第三章 “口衔鼓舞”的教学价值22-35
- 3.1 “口衔鼓舞”的教材提炼22-26
- 3.2 “口衔鼓舞”的教学方法26-29
- 3.3 “口衔鼓舞”的教学创新29-35
- 结语:“口衔鼓舞”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35-38
- 参考文献38-40
- 附录40-4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4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4-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莹;;论安徽花鼓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张帆;;论民间舞教学与表演中的“情感”教学[J];知识经济;2010年22期
3 徐国正;谈花鼓灯[J];安徽新戏;2000年03期
4 吴彬;;色彩纷呈的浙江民间舞表演艺术[J];新农村;2006年07期
5 盛力敏;;花鼓灯艺术渊源及表现形式初探[J];蚌埠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6 董振亚;;花鼓灯艺术改革之路[J];江淮文史;2008年01期
7 毛洪生;;论花鼓灯艺术的多元化构成[J];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8 周冠艺;;好一个花鼓灯[J];戏剧之家;2005年02期
9 吴露生;广场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特质及其运作[J];上海艺术家;2000年Z1期
10 胡迟;;冯国佩:一个民间舞者的史诗[J];江淮文史;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少军;;体味“视野”[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2 史芒;;瑞草芳华 德艺双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纪事[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3 李默然;;我对表演艺术的看法 兼议李维康、宋国锋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张瑞芳;;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5 夏衍;;1987年夏衍同志给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的亲笔贺信[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6 霍庄;;浅议黄磊的表演艺术[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7 罗君;;我这一生无怨无悔——记表演艺术家温锡莹[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8 李默然;;走向形象之路[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徐晓钟;;“老船工”的启示——试析胡庆树在《同船过渡》中的表演[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白杨;;序[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树;东方芭蕾花鼓灯在传承中保护[N];农民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朱典 王子军;“花鼓灯之乡”倾力打造文化品牌[N];安徽日报;2005年
3 靳瑾 高s,
本文编号:1117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1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