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发布时间:2017-11-01 10:29

  本文关键词: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更多相关文章: 君乐舞 当代 发展形态 启示


【摘要】:唐代乐舞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巅峰。继承和发展唐代乐舞,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当代,对唐代乐舞的继承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刘凤学博士重建的唐乐舞、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敦煌舞蹈、陕西省歌舞剧院创编的《仿唐乐舞》是其中三种最有代表性的形态。本文以三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各自的发展现状、发展脉络和内在特质,系统呈现了唐乐舞在当代传承的整体风貌。 刘凤学博士重在重建唐乐舞的文化精神。她从历史文献著手,赴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深入研究唐朝时传入日本之燕乐舞,并用拉班舞谱记录唐乐舞;专业方法的运用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求索是刘凤学博士在唐乐舞重建方面的两大特点。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敦煌舞蹈复活了唐乐舞的艺术样式;它以光辉灿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从静态的敦煌壁画里寻找到被掩藏已久的美的舞蹈动作语言,经过再发现,联想,组接,发展,融会贯通,提炼出了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独特的敦煌舞蹈体系,创作了造型独特的舞蹈动作。陕西省歌舞剧院创编的《仿唐乐舞》则再现了唐乐舞的盛世风韵;它将更多的眼光瞄准了市场,在传统古典素材的丛础上加入现代舞台艺术的手法,融合诸多当代艺术元素,力求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再现了盛唐的恢弘气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以上三种形态可以石出,唐乐舞的传承与其他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所而临的处境是致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容、外在与精神的矛盾是永恒的挑战。它们的发展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1.时代发展与社会诉求是唐乐舞当代传承的生态环境。唐乐舞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政治清明、文化开放、社会和谐。唐乐舞在当代的传承切合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它们的成功又从文化艺术上形成了对社会的反哺。 2.回归传统、汲取精华是唐乐舞当代传承的价值内核。当代唐乐舞文化现象虽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它们亦有着共同的价值内核——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重新求索与回归。 3.形神兼具、与古为新是唐乐舞当代传承的艺术旨趣。唐乐舞在当代传承的三种主要形态,在艺术的旨趣上皆追求形神兼备,但又各有侧重;无论是形式还是精神上,此三种形态都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开创出别具一格、各有千秋的发展局面,从而证明了只有独特的创新才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唐乐舞的当代发展必然要包括对其母体——唐代乐舞——高层次的回归与复兴,即是说,只有回归唐代乐舞这一文化母体,重新发掘其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做出符合时代主题的转化与阐释,才能够真正实现唐乐舞的当代发展。正所谓”,如其不尽与古为新”,道理便在于此。
【关键词】:君乐舞 当代 发展形态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722.4;J61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目录9-12
  • 导论12-24
  •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缘起12-15
  • 二、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15-17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7-24
  • 第一章 唐乐舞及其当代现象24-38
  • 第一节 唐代乐舞之历史风貌24-29
  • 一、种类机构及舞谱之出现24-26
  • 二、创新突破及其中外影响26-29
  • 第二节 当代唐乐舞的兴起29-36
  • 一、社会背景29-31
  • 二、多元现象31-34
  • 三、现实处境34-36
  • 本章小结36-38
  • 第二章 重建唐乐舞之文化精神——刘凤学唐乐舞研究38-54
  • 第一节 刘凤学与唐乐舞38-42
  • 一、个人经历38-40
  • 二、代表作品40-42
  • 第二节 刘凤学重建唐乐舞的创作历程42-47
  • 一、古代历史文献及乐舞研究43-44
  • 二、日本宫内厅舞、乐谱研究44-45
  • 三、唐乐舞重建尝试45-46
  • 四、拉班舞谱对重建的贡献46-47
  • 第三节 刘凤学重建唐乐舞的成就与展现47-49
  • 一、盛放于宝岛47-48
  • 二、叶落终归根48-49
  • 第四节 刘凤学唐乐舞的内在特质49-52
  • 一、重建理念49-50
  • 二、文化身体50-52
  • 本章小结52-54
  • 第三章 复活唐乐舞之艺术样式——敦煌舞剧《丝路花雨》研究54-71
  • 第一节 敦煌舞蹈产生的时代背景54-56
  • 一、思想解放研究掀起热潮54-56
  • 二、吸取养分创作推陈出新56
  • 第二节 敦煌舞蹈复活的发展脉络56-60
  • 一、从敦煌壁画到敦煌舞蹈的整理与分析58-59
  • 二、从敦煌壁画到《丝路花雨》的继承与创新59-60
  • 第三节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特点与创新60-66
  • 一、舞蹈表情与形象思维60-63
  • 二、艺术个性与抒情叙事63-65
  • 三、结构语汇与剧舞集合65-66
  • 第四节 敦煌舞蹈动作体系的成就66-69
  • 一、敦煌舞蹈动作体系研究的价值66-68
  • 二、《丝路花雨》的影响和意义68-69
  • 本章小结69-71
  • 第四章 再现唐乐舞之盛世风韵——“仿唐乐舞”现象研究71-84
  • 第一节 “仿唐乐舞”的界定与特征71-73
  • 一、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71-72
  • 二、情境再现与气象盛大72-73
  • 第二节 仿唐乐舞的发展脉络73-78
  • 一、时代背景 古都际遇73-74
  • 二、百花齐放 繁荣呈现74-76
  • 三、风格独特 优势发展76-78
  • 第三节 “仿唐乐舞”的内在价值78-82
  • 一、基于历史 合理生发78-80
  • 二、创新想象 与时俱进80-82
  • 本章小结82-84
  • 第五章 时代发展与社会诉求——唐乐舞当代传承的生态环境84-92
  • 第一节 中西交汇 开放融通84-87
  • 一、日本雅乐的支持回馈84-86
  • 二、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86-87
  • 第二节 社会的需要 艺术的反哺87-91
  • 一、“政通人和”是唐乐舞复兴的社会背景87-88
  • 二、“舞以载道”是唐乐舞重建的价值追求88-89
  • 三、《丝路花雨》彰显敦煌艺术的博大89-90
  • 四、“仿唐乐舞”带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90-91
  • 本章小结91-92
  • 第六章 回归传统汲取精华——唐乐舞当代传承的价值内核92-103
  • 第一节 重建唐乐舞着眼于传统文化要义92-95
  • 一、以和为贵92-93
  • 二、礼乐文明93-95
  • 第二节 《丝路花雨》复活传统文化独特元素95-97
  • 一、敦煌文化底蕴深厚95-96
  • 二、“S”形体态造型独特96-97
  • 第三节 “仿唐乐舞”再现传统文化的“现场”97-102
  • 一、展现盛唐气象97-98
  • 二、铺设想象空问98-100
  • 三、丰富诗境内涵100-101
  • 四、升华情感体验101-102
  • 本章小结102-103
  • 第七章 形神兼具与古为新——唐乐舞当代传承的艺术旨趣103-109
  • 第一节 内在精神与雅致形式的统一103-104
  • 第二节 从静到动 形式升华变异104-105
  • 第三节 呈现方式与美仑意象的统一105-107
  • 本章小结107-109
  • 结论109-112
  • 参考书目112-116
  • 附录一116-121
  • 附录二121-124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24-125
  • 致谢1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宁;;浅谈唐太宗“礼、德、政、乐”和谐的乐舞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超;;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特征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曹佳坞;;敦煌壁画舞蹈“S”形肢体符号研究[J];敦煌研究;2008年02期

4 胡同庆;;论敦煌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下)[J];敦煌研究;2010年04期

5 王建疆;;敦煌艺术:从原生到再生——兼议著名大型乐舞《丝路花雨》成功演出30周年[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张明非;略论唐代乐舞的兴盛及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7 王家达;;奇葩——记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J];当代;1981年06期

8 苏文;黎琦;陈增棠;;追寻唐风觅唐音——《仿唐乐舞》的设计和编创[J];陕西戏剧;1983年06期

9 尔东;;长了我们民族的志气——中外人士盛赞《仿唐乐舞》[J];陕西戏剧;1983年06期

10 谢昌余;李文衡;;绚丽多彩的民族舞剧新花——漫谈《丝路花雨》的创作和演出[J];飞天;2000年Z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玫瑰;唐代乐舞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漫;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本文编号:1126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26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