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20:37

  本文关键词: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秧歌运动 延安 中国共产党 文艺


【摘要】: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艺术。1937年陕甘宁边区建立以来,在严峻的抗日战争形势下,毛泽东强调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同样重要。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文艺面向群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确立了文艺大众化的方针。1943年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的诞生标志着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轫,伴随着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的“上山下乡”运动,新秧歌的影响力迅速蔓延,从延安扩大到陕甘宁边区,逐渐发展到各解放区。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背景,继而对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特点,对延安新秧歌运动进行了历史评价,进而得到启示与反思。 第一部分:概述延安新秧歌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延安文艺界的情况。 第二部分:梳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展过程。1943年《兄妹开荒》的诞生,标志着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兴起,伴随着秧歌下乡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这场运动在1943年、1944年达到高潮,并影响着其他革命根据地戏剧运动的开展。 第三部分:总结新秧歌运动的主要特点:新秧歌剧的宣教性、表演上的多样性、创作上的群体性、新秧歌运动的组织性和示范性。 第四部分:对延安新秧歌运动进行历史评价。新秧歌运动贯彻了文艺为群众服务的方针,起到了政治宣传、鼓舞士气,丰富了群众文化、整合人民思想的作用,实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上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新秧歌运动进行反思,得到启示。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 延安 中国共产党 文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研究状况9-11
  •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11-13
  • 第一章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背景13-16
  • 一、延安文艺发展的需要13-14
  • 二、各类艺术团体的成立14-15
  • 三、延安戏剧界流行“大、洋、古”的风气15-16
  • 第二章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展历程16-24
  • 一、新秧歌运动的兴起16-19
  • (一) 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16-17
  • (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新的文艺政策17-18
  • (三) 《兄妹开荒》的诞生标志着新秧歌运动的兴起18-19
  • 二、新秧歌运动的发展与高潮19-21
  • (一) 边区与抗日根据地剧运总方针的确定19-20
  • (二) 如火如荼的“文艺下乡”运动20-21
  • 三、新秧歌运动的扩展21-24
  • 第三章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特点24-39
  • 一、新秧歌剧的宣教性24-28
  • (一) 始终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政策24-25
  • (二) 内容上突出政治性和斗争性25-27
  • (三) 通俗易懂且贴近人民的生活27-28
  • 二、表演上的多样性28-31
  • (一) 以广场舞为载体的表演模式28-30
  • (二) 搜集学习民间艺术形式30-31
  • 三、创作上的群体性31-33
  • (一) 集体创作开启了全新的群众文艺时代31-32
  • (二) 群众自发的秧歌活动32-33
  • 四、新秧歌运动的组织性33-36
  • (一) 对旧戏班、民间艺人逐步地加以改造33-35
  • (二) 形成了诸多有影响力的秧歌剧团35-36
  • 五、新秧歌运动的示范性36-39
  • (一) 推进了晋察冀边区的戏剧运动36-37
  • (二) 带动了东北解放区的新秧歌运动37-39
  • 第四章 对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评价39-47
  • 一、延安新秧歌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39-41
  • (一) 贯彻了党的文艺方针,起到了政治宣传、鼓舞士气的作用39-40
  • (二) 新秧歌剧丰富了群众文化、实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40-41
  • 二、整合了文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41-43
  • 三、对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反思与启示43-47
  • (一) 新秧歌剧创作中的出现的公式主义问题43-45
  • (二) 延安新秧歌运动带来的启示45-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丽;国民与政治认同的新秧歌运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谢丽;;延安解放区新秧歌兴盛缘由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韩嵩楠;;浅谈新秧歌运动下秧歌与秧歌剧之异同[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4 安荣银;“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的新秧歌——“解放了的而且开始集体化了”的新的农民的艺术(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杨琳;;重构民间性与大众化:延安时期秧歌剧的革新及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宁娜;;被历史改造的民间文艺——论延安新秧歌剧运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毛巧晖;;新秧歌运动的民间性解析[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8 谢丽;;抗战时期延安解放区秧歌剧特征探析[J];四川戏剧;2007年06期

9 李静;;新秧歌运动中延安知识分子话语的消解与重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张庚;回忆延安文艺座娗会前后“沷艺”的戏剧活动[J];戏剧报;196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33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33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