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摘要】:《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舞蹈的经典之作,以此来探讨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霓裳羽衣舞》及宋代队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分类号】:J709.2
【正文快照】: 中国舞蹈史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舞蹈是舞蹈家通过有规律有节奏的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体验的艺术表达方式。宋代舞蹈在继承唐代舞蹈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异常繁荣起来。宋代的宫廷舞蹈与唐代宫廷舞蹈相比,既有对唐代宫廷乐舞的继承,同时又对其有所创新。《霓裳羽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漫;;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历史概况及变迁[J];殷都学刊;2007年01期
2 刘心韵;;宋代舞蹈表演形式初探[J];学周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静;;大宋舞蹈的多样化类别及其特征[J];大舞台;2014年01期
2 黄忠源;;唐乐舞研究概览(2002-2012)[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王欣欣;;唐玄宗音乐观述略[J];兰台世界;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乐乐;论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元骊;;“土地兼并”与唐宋间地权的流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文成;唐宋之际白银使用的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宋军风;;唐宋商人婚姻变迁探析[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周秀荣;从文人雅趣到泥土气息——唐宋田园诗之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李健;;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6 邓理;;自信与华丽 古雅与精致——浅谈唐宋座椅形制对“明式座椅”的影响[J];作家;2009年10期
7 宋军风;;唐宋商人舆服演变考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王维国;唐宋古文运动比较谈[J];攀登;2005年04期
9 陈敏;;试论唐宋设计艺术之不同[J];文教资料;2007年22期
10 胡丹;;精巧典雅的宋代银器皿[J];收藏家;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刘双智;;陕西长武昭仁大殿[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3 袁冰;石东平;;试论宋代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力群;;对唐代葡萄镜中佛教文化特色的认识[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5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郭亮;;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探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尚虎珊;;宋代体育文化勃兴引出的启示[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交;宋代五大名窑展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京力;唐代的茶书[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记者 石圭平;内蒙古发现唐代古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杨彬镛;宋代浙江的方志地图[N];中国测绘报;2002年
5 健丽;宋代哥窑鱼耳炉与明清仿品[N];中国商报;2002年
6 汪黎明;从宋代酿酒业看瓷器生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7 陈添地;宋代帆船上了国家特种邮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8 小单;宋代书法卖出天价[N];中国商报;2002年
9 一文;宋代杂税[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林木;中国舞蹈史论的文化学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蕾;郑州汉唐宋墓葬出土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9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4 莫军苗;宋代批评视野中的柳宗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丛迪;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7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王治华;宋代儿科文献学术成就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10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66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6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