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隆尧秧歌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23:31

  本文关键词:隆尧秧歌调查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隆尧秧歌 伴奏 发展史


【摘要】: 河北省隆尧县乃唐风尧韵之地,钟灵毓秀之乡,是著名的“尧山文化”的发样地。隆尧秧歌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之一,因其独特的伴奏模式和质朴的唱词、唱腔于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地方剧种的发展历史当中,伴奏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经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这一剧种当中,伴奏的发展深刻地昭示着隆尧秧歌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萌芽时期的徒歌演唱模式,逐步走出田间地头,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开始了其最具特色的只用武场伴奏的演唱模式,在这种伴奏模式下,隆尧秧歌走过了坎坷而又漫长的生存之路。随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文化形式相互交融、学习、借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隆尧秧歌改革与创新的进程。唯有武场伴奏是隆尧秧歌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具改革创新潜力的方面,现如今的隆尧秧歌正是抓住了这个创新点,开始了文武结合伴奏模式的大胆实践。虽然在众多传统剧目的上演中仍然只使用武场伴奏,而只有在少数的新编剧目或改编剧目中使用文武结合的伴奏模式,但这对于隆尧秧歌来说,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篇论文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以音乐学结合地理学、人文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从器乐伴奏的角度对隆尧秧歌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整合。尊崇事实、注重典籍、理性推理,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其曲折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探究历经时代洗礼之后的隆尧秧歌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及发展保护价值。2006年应该是隆尧秧歌发展历史上的转折之年,评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隆尧秧歌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就目前看来,此束光环并没有给隆尧秧歌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它依然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苦苦挣扎,隆尧秧歌能否在现今文化纷杂的现实中挣脱困境,摆脱消亡的命运,甚至走向奢望中的繁荣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在国家大力推崇、保护、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大好形势之下,以此为鉴,意在与大家共勉,群策群力,为保护发展我们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尽些绵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722.21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忠强;昌黎地秧歌表演技巧探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8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68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