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与体育健美操的融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族舞蹈与体育健美操的融合性研究
【摘要】:体育健美操自引入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基于其发展过程中创新不足、立意不高、人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有必要融入民族舞蹈,这既是民族舞蹈艺术的本质需求,更是体育健美操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二者共有的体育性和艺术性等相通性使其融合发展完全可行,在具体的健美操表演中融入民族舞蹈,不仅丰富了健美操形式,而且提高了其艺术性和思想性,使体育健美操焕发生机,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分类号】:G834;J722.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从20世纪70年代健美操这一起源于西方的运动引入我国以来,就有诸多学者对其概念或定义进行了研究。截至目前,尽管学者和民众还没有对健美操做出统一的概念和定义,然而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认同这样解释健美操:它是在节奏鲜明的音乐节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段彩虹;;少数民族舞蹈融入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余贞凯;;云南高校健美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1期
3 黄欣加;张敏杰;熊晓正;;从中西体育舞蹈历史演绎谈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萍;袁志华;;我国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及社会价值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宋金美;张凡涛;;试论华尔兹在我国的历史演变[J];大舞台;2012年05期
3 刘吉峰;;对我国现代体育舞蹈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大舞台;2012年11期
4 付明忠;;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J];大舞台;2013年02期
5 鲁春霞;朱旺;;拉丁舞基础训练及发展研究[J];教师;2010年23期
6 毕菲;;体育舞蹈项目教育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4期
7 费晓霞;;排舞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中的作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22期
8 王惊雷;;体育舞蹈欣赏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11期
9 李许生;;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的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07年08期
10 曾芳桂;;中西方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水平的差距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巍;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开展啦啦队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绅;石家庄市中小学体育舞蹈课程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罗玉英;拉丁健美操和踏板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影响的实验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荟蓉;影响陕西省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5 梁华丽;陕西省少儿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6 刘伟校;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7 董冰;陕西省体育院系开设排舞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8 许珍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加敏;基于S-C-P框架下福州市体育舞蹈培训市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凤珍;;体育专业学生创编健身健美操的能力及培养[J];高教论坛;2008年03期
2 罗庆逵;徐桂兰;;略论新兴的体育舞蹈[J];哈尔滨体院学报;1989年04期
3 焦建余;;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效应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4 周红妹;福建省普通高校健美操现状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周莹;;湖北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6期
6 王书新;万艳奇;;论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7 唐玲玲;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宋积萍;;少数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姜维萍;试论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地位与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1997年02期
10 朱鸿召;;延安交际舞[J];上海文学;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瑶;;流变中的朝鲜族舞蹈[J];民族艺术研究;2007年05期
2 刘云;;浅谈杂技艺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0年05期
3 罗定刚;艾拉提;谢龙;;舞行天下 新疆民族舞蹈 性情中的花[J];新疆画报;2008年02期
4 莫尔吉胡;;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编创的大型民族舞蹈史诗《吉祥草原》[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孔湘华;;瑶族长鼓舞与民族舞蹈教学[J];考试周刊;2008年40期
6 长谷川清;余延玲;;民族表象与文化实践: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王宁;;高校舞蹈教学应突出民族特色——舞蹈《母亲》的教学初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唐江云;;新疆班民族舞蹈“舞动”深圳[J];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生阅读);2010年12期
9 陈丽珊;一切用音乐来灌溉[J];福建艺术;2002年03期
10 付爱丽;周永强;;论健美操音乐的选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乾先;;在悖论中前行——云南民族舞蹈的立足点和发展链[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2 熊芳;;浅谈师范民间舞教学及示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李晨晖;;对大型综艺晚会舞蹈的思考[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2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李其木格;;“蒙古舞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黄玲丽;;浅谈民间舞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谢迪;;毕节地区民间舞蹈的现状与发展[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9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6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卡妮邋谢强;李军会见舞蹈界“多彩贵州行”采风团[N];贵州日报;2007年
2 茅慧;舞蹈:风光无限好[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李海超;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兵团日报(汉);2008年
4 张小兰邋曲艳萍;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丁超 彭慧媛;让民族舞蹈王国再创辉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刘千圣;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N];新疆日报(汉);2008年
7 王景志(作者系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艺术评论);喜忧参半话舞蹈[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8 彭宽;民族舞创作不能离开生活的土壤[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刘辉;绚丽六月 舞动新疆[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邢晓芳;杨丽萍领农民来跳舞[N];文汇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杨洁;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红萍;中国当代女声合唱艺术特征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莎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雅心;罗西尼歌剧《灰姑娘》戏剧与主要唱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徽;论C.P.E.巴赫的钢琴演奏与教学理念的历史贡献[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鄂燕;达斡尔族乌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魏巍;关于二胡演奏艺术二度创作的若干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7 何佳;蒙古族舞蹈与内蒙古“三少”民族舞蹈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胡继芳;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D];暨南大学;2002年
9 孙淼;白族“霸王鞭舞”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郭青;从少林功夫剧的成功推广论及中国民族舞蹈应如何走向市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03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20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