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论畲族传统民间舞“传师学师”文化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07 07:08

  本文关键词:论畲族传统民间舞“传师学师”文化学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畲族 传师学师 成丁礼 文化价值


【摘要】:畲族民间舞蹈"传师学师"是畲族男子成丁礼仪式中跳的所有舞段的总称。舞蹈以各路法师的唱词结合简朴的舞蹈动作,反映畲民族的发生、发展、兴亡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同时也反映畲族男子学习祖先、祭祀祖先、崇拜祖先的民族心理。具有男子成丁礼性质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传师学师"民间舞蹈作为畲族的原生性舞蹈,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具有的社会文化价值远远超出其艺术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722.22
【正文快照】: 引言畲族传统民间舞蹈以“活体”形式保留下来的就剩“传师学师”(“做阳”仪式中跳的舞蹈)和“做功德”(“做阴”仪式中跳的舞蹈)。畲族“传师学师”是畲族世代相传的男子成丁礼仪式中舞段的总称。男子成丁礼仪式畲民叫“做阳”,也有叫“做聚头”。民间舞蹈的发生、发展与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婕;;先秦时期的舞蹈艺术[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陈立华;;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3 古开弼;我国历代保护自然生态与资源的民间规约及其形成机制——以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规约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白晋湘,杨斌,彭劲松;交缚、分化、吸纳、共生——论中国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杨津津,张雁飞,方征;纳西族的东巴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彭劲松;;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陈廷亮;谭婷;;土家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彭曲;;论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蕴——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谛;;中国古代舞蹈中的道具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菁;;浅谈土家族图腾崇拜中的“虎文化”在土家族跳丧舞中的体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蒋炳钊;;畲族从聚居民族变成散居民族的历史考察[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3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蓝岭;姚乐音;;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麻健敏;;试论福建畲族民间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7 潘峰;;畲族婚俗的亲家伯角色扮演[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8 王逍;郭志超;;从畲汉互动看客家的畲族文化和血缘成分[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9 陈桂味;李林昌;;闽粤畲族的变迁[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鸟丸知子;织物平纹地经浮显花技术的发生、发展和流传[D];东华大学;2005年

5 邓晓华;汉藏语系的语言关系及其分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王逍;走向市场:一个畲族村落的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8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彭维斌;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温春香;文化表述与地域社会:宋元以来闽粤赣毗邻区的族群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马俊勇;广西田林县平山村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程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教学网站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谭静怡;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的历史学考察[D];温州大学;2010年

7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柳银珠;中、韩佛教仪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米莉;村落视野中的国家权力与地方传统[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冰河;畲族的工艺文化及其特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期

2 马晓华;;从祖图看畲族的宗教信仰[J];中国宗教;2007年03期

3 余小沅;;畲族之花雷小珊[J];文化交流;2008年12期

4 洪伟;;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考察对象[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5 山哈;;畲客蓝儿[J];中国民族;2010年01期

6 刘春梅;;凸显畲族文化 推动旅游发展[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7 叶黄晨;;对罗源畲族山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艺苑;2006年10期

8 胡振江;;畲族传统服饰探议[J];艺术探索;2006年04期

9 单震宇;;图腾崇拜对畲族服饰艺术的影响[J];作家;2008年04期

10 兰润生,林荫生,苏肖晴;畲族传统体育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剑;;初探畲民之族谱[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雷后兴;陶云海;鄢连和;;畲族医药研究近况[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白丽英;;畲族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吴东海;;畲族图腾崇拜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初探[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翁信会;叶江水;陈天祥;许伟民;林立;;宁德地区汉、畲民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比较[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6 周利;;“弁髦”释析——《类经》序言中的古代文化知识[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刚;徐源;林应华;林奉森;赖小兰;;汉族和畲族人群糖尿病易感基因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杏光;陈志健;林勇明;;福建省畲族聚集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A];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罗正珠;曾仁华;钟华;杨小龙;张斌华;;永丰县龙冈畲族1038例儿童弱视及斜视调查[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鸣;匡耀求;黄宁生;;从气候变化与人地关系演变看畲族生产习俗的变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崔璀 叶秀华;景宁畲族文化“踩出”时尚节拍[N];丽水日报;2009年

2 蔡天源 吴启荣 廖祖英;洪峰,见证畲寨忠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童长福;永安畲族饼业协会带动计生户致富[N];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徐雪莉;雷后兴委员: 畲族医药须保护扶持[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王振芳;信丰县多举措打造畲族风情文化[N];光华时报;2010年

6 记者 秦春 许雪毅 艾福梅;闽东“山哈”过上新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毛荣耀;畲族医药简介[N];民族医药报;2009年

8 严欣雯;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阮春生 叶秀华;畲族村的和谐事[N];丽水日报;2009年

10 景宁县报道组 叶秀华;景宁推出民歌复兴计划[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飞;畲族民间舞蹈“传师学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张洁;浙西南畲族传统帽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牛玉西;畲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谭莹菲;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畲族幼儿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兰建华;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农村畲族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林莉君;“山哈”的礼乐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波;从东家人到畲族[D];厦门大学;2008年

8 蒋剑;畲族婴幼儿家庭教育传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蓝雪华;浙江丽水老竹畲族镇畲族“三月三”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雷宝燕;泉州畲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1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261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