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对东北秧歌舞蹈品格与艺术传承的再审视

发布时间:2017-12-31 13:08

  本文关键词:对东北秧歌舞蹈品格与艺术传承的再审视 出处:《戏剧文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东北秧歌 民间舞蹈 舞蹈艺术 传承 发展


【摘要】:东北秧歌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舞蹈形式与其它地区的秧歌在起源、舞蹈技艺、人物形象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表现出东北秧歌特有的品格。随着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日益发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东北秧歌作为具有关东地域特色的舞蹈艺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如何将这样一种质朴、醇厚的舞蹈艺术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又如何使这样一种可贵的舞蹈艺术在符合现代审美的前提下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便成为广大学者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东北秧歌的传承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加以保证。其一,运用现代化手段录制整理。其二,田野调查,民间采风。其三,政府支持、环境良好。只有保护传统,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传统,我们的东北秧歌舞蹈艺术"传承"之路才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继承"与"发展"并驾齐驱才是东北秧歌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可行之道。
[Abstract]:As a popular folk dance form, the Northeast Yangg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other regions in the origin, dance skills, character image and so 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olk culture and ar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 Northeast Yangge as a dance ar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has been mor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However how to such a simple mellow dance art authentic down. And how to make such a valuable dance art in line with the premise of modern aesthetic innovation. A breakthroug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urgently need to explor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Northeast Yangko needs some special means to ensure. First, the use of modern means to record the arrangement. Seco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rd, the government supports, the environment is good. Only by protecting tradition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our Northeast Yangko dance art "inherit" the road more and more smoothly, walk wider and wid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feasible ways to inherit the folk dance art of Yangge in Northeast China.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里生长起来的秧歌已成为了全国舞蹈艺术文化中极具地域风情的文化艺术瑰宝。随着舞蹈艺术的日益发展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东北秧歌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如何将这样一种质朴、醇厚的舞蹈艺术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又如何使这样一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白石;;东北秧歌由民俗化向艺术化的转变[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真;;论广西彩调发展与心理诉求的关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晓舒;;2004年民间艺术研究概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钱永平;;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解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胡兆量;中国戏曲地理特征[J];经济地理;2000年01期

5 黄鹏;凌春辉;;壮族提线木偶戏的民俗特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6 黄旭涛;;近20年中国民间小戏研究取向的评价与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莫乔雅;孙宝;;浅谈桂南采茶戏的现状与发展——以博白客家采茶戏为个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6期

8 上官婷婷;;陕西皮影及其人物造型艺术[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9 谢迁;张恒;谢登喜;;挖掘民间工艺魅力 再现原生态艺术——对陕西东路皮影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8年05期

10 吴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德镇抬鼓引发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3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刘统霞;被表述的民俗艺术[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飞雁;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吴民;新时期戏曲生态批评述论(1979-200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3 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木偶造型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陶娜娜;河南太康道情戏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涂江涛;河南汝南县罗卷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覃妩周;鲁班信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郎雅娟;叙事语境下侗族叙事歌“珠郎娘美”的文本变异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9 张晓洁;永济道情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捷;楚剧在民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宝;;浅论东北大秧歌的“丑”与美[J];剧作家;2006年03期

2 张卉;;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9期

3 一文;;何永才与《西藏舞蹈概说》[J];西藏艺术研究;1989年02期

4 迟红;民间舞蹈中“呼吸”的运用[J];广东艺术;2003年05期

5 戴磊;;试论汉族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风格的异同[J];音乐生活;2008年03期

6 丁妮;;东北秧歌风格特征[J];音乐生活;2010年03期

7 姜兰;;浅谈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王薇薇;;浅谈东北秧歌课堂教学中“艮”劲的训练[J];大舞台;2011年01期

9 刘金昌,熊琨;探索东北秧歌的渊源及其演变[J];温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林鸿;;中国民间舞赏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寅;;关于满族民间舞蹈旅游价值与开发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白帆;;保亭县黎族民间舞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蔡湘江;;试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袁禾;;舞蹈艺术的超民族性和永恒价值[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吕寅;;沈阳满族民间舞蹈旅游价值与开发[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7 阎成立;张倩;;满族萨满舞蹈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赵溢洋;;东北秧歌锻炼活动的现代流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徐鹤苹;;福州民间舞蹈[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谢迪;;毕节地区民间舞蹈的现状与发展[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敏;痴情一生只为民间舞蹈[N];西藏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臻青邋宁旭;交流:为民间舞蹈发展搭建平台[N];辽宁日报;2008年

3 王菡;田野采风切忌文化贵族心态[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张迎春;李季莲:舞动于民间的舞蹈学家[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毛琦;以活动造声势 以传承促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何建昆;交行理财杯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精彩夺目[N];科技日报;2007年

7 苏献献;红火踢踏舞[N];安徽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锦华;把云冈乐舞打造成大同品牌[N];大同日报;2008年

9 记者  彭 宽;戴爱莲艺术人生纪念会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车铁范;朝鲜族的民间舞蹈[N];中国档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2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杜鹃;汉代乐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彬;苏联芭蕾编导与教学历史经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许薇;舞剧叙事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黎芹;战肃容东北秧歌女班教材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马娜;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3 王倩;艺术院校民间舞“风格性”教学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4 张婷;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民间舞课程现状分析与构想[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5 朱毅德;广东省舞蹈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6 黄海;舞台民间舞的审美现代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7 孙娇娇;新媒体在舞蹈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8 赵尖草吉;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乔兰淇;民间舞蹈中的象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苏树培;邓肯舞蹈艺术理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9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359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