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对敦煌舞体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8-01-13 07:17

  本文关键词:对敦煌舞体系的认识 出处:《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敦煌舞体系 美学特征 教学训练


【摘要】:敦煌舞自成体系,体现在三方面:源自于客观存在的古代敦煌壁画舞姿体系;经过创造性"复活"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舞蹈语汇和韵律,有别于戏曲、武术舞蹈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典舞;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敦煌舞的出现,引发了舞蹈学界对中国古典舞多元多样性存在与发展的认识。北京舞蹈学院近年来把敦煌舞教学和研究作为加强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的扶持,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深入思考和预见。笔者在教学体系上,把敦煌舞定位成"中国古典舞敦煌风格性舞蹈表演训练课",以古典舞基本功为基础,重点训练对敦煌舞独特舞姿形态、典型舞蹈语汇和舞蹈韵律的掌握与把控,强调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避免以动态回归静态的模拟;强调领悟舞蹈意境,获得心神与动作技巧自然贯通的游送感。敦煌舞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需进一步将训练中的动作规格化、抽象化、高度艺术化;深入探究敦煌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认清其在中国舞蹈史中的位置;明确敦煌舞的独特美学表现,避免把特指的敦煌舞类型和一般意义上仅以敦煌为题材的其他舞蹈品类混淆。
[Abstract]:Dunhuang dance system i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from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ancient Dunhuang murals dance system; After the creative "resurrection" with independent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ance vocabulary and rhythm, different from the opera, martial arts d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Dunhuang dance appeared. In recent years, the Beijing Dance Academy regards Dunhuang da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rengthening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lassical dance in China. The planned support reflects the deep thinking and fores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n the teaching system, the author defines Dunhuang dance as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Dunhuang style dance performance training class". Based on the basic skills of classical d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raining Dunhuang dance in its unique dance style, typical dance vocabulary and dance rhythm, emphas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tatic to dynamic, and avoids dynamic regression to static simulation. It emphasizes on understanding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dance and getting the sense of traveling and sending through the mind and the skill of movemen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Dunhuang dance have a broad prospect, so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andardize, abstract and highly artistic the movements in the training. Deeply explo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unhuang dance, and recognize it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ance; To clarify the unique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Dunhuang dance and avoid confusion between the specific Dunhuang dance type and other dance categories which only take Dunhuang as the subject matter in general sense.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
【分类号】:J722.4
【正文快照】: 可以说,在现在的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已成为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教学科研内容,前景看好。古典舞蹈系不仅为本科生开设敦煌舞课,对两届研究生班也开设了这门选修课。同时,舞院研究所也重视敦煌舞蹈的学术研究,组织了相关研究题目。中国古典系的王伟教授,是一位加强敦煌舞教学科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燕欣;;南阳汉画像石中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神州;2011年14期

2 吴南;;崇高与优美——浅析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3 张爽;;观音造像美学对中国古典舞形态审美的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4 何成华;;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J];飞天;2011年16期

5 赵艳;;音乐表演的美学特征[J];飞天;2011年16期

6 张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学特征[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志鹏;苟晓辉;;再说刘森风格的艺术魅力[J];乐器;2011年08期

8 周晓梅;;民歌创作之奇葩——关于龚琳娜的神曲《忐忑》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9 马莲;;古典舞和戏曲舞蹈异同探[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10 张捷;张向华;;传统六孔洞箫高音域指法发掘与文化地位拓展[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秀荣;;简谈民歌演唱艺术的美学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知否;舟曲民间舞蹈的肢体语言及美学特征[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2 朱涛;浅析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N];伊犁日报(汉);2009年

3 知否;舟曲民间舞蹈的肢体语言及美学特征[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4 记者 刁艳;兰州集会研讨中国艺术歌曲[N];音乐周报;2007年

5 蒯天;《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的创新思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龙晓蓉 万国清;荆楚古歌活化石——兴山民歌[N];三峡日报;2006年

7 戈弘;扬州清曲贵在“清”[N];扬州日报;2006年

8 实习记者 林琳;2009北京舞蹈映像在京开幕[N];中国电影报;2009年

9 李金良;8字要领记心间优雅芭蕾把身健[N];音乐生活报;2010年

10 王秀怡;“现代感”让南音变了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晓轶;试论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的审美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缑瑛;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舒小立;天府琴韵[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武胜;乔羽的歌词世界和美学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华;从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历史脉络中探寻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万珊珊;论歌剧《洪湖赤卫队》音乐创作的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蔡莉;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彤;西方儿童音乐的文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坚;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声乐艺术形象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7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417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