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水族稻田祭祀仪式舞蹈文化解读
本文关键词: 水族 稻田祭祀仪式 舞蹈 文化解读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是水族人的信仰,水族人在长期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产活动中,创造了诸多的祭祀仪式舞蹈文化。本文通过对水族稻田祭祀仪式舞蹈过程的阐述,试图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来对水族的宗教信仰、农耕文化、女性地位以及生殖崇拜等方面进行文化解读。
[Abstract]:The animistic nature worship of all things is the belief of the aquatic people, who are in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at coexist harmoniously with the nature for a long tim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quatic rice field sacrifice ritual dance process elaboration, attempts from the dance anthropology angle to aquarium religious belief, the farming culture. The status of women and reproductive worship and other aspects of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722.22;C912.4
【正文快照】: 按照人类学的观点,自然崇拜是史前人类主体和自然客观体之间及不平衡的或极不对称的态势下,早期人类为实现自身的生存与繁衍而展开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而水族人在社会已进入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将日月星辰、天地山川、风雨雷电、巨石古树作为顶礼膜拜的神灵,沿袭着“拜霞”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朝霖;;水家祈雨活动“敬霞”试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潘朝霖;猪与水族雨水神“霞”[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陈业新;;皖北花鼓灯探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6 雷文彪;;论维柯《新科学》中的“诗性逻辑”之“逻辑”[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战学成;;籍礼与《诗经》农事诗的礼乐内涵[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9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10 张琬麟;论“鸟兽跄跄”的舞蹈服饰效应[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黎汝标;;生殖崇拜与巫术感应——布依文化考察之二[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6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8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邹文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红;开拓探索树立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刘晔;;“火”象征的彝族舞蹈文化论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吴卉莲;;浅谈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J];教育艺术;2005年12期
4 李霞;;在青少年舞蹈教育中融入舞蹈文化的探析[J];青年探索;2006年02期
5 孙琳;黄晓红;;浅述舞蹈创作的“拿来”与“创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李华;;论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7 孙磊;;浅谈舞蹈与武术的融合[J];传承;2009年18期
8 王国宾;关于北京舞蹈学院发展战略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03期
9 岳春;;湄公河次区域泰国山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冯微;;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支贤;;水族社会经济发展浅谈[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2 韩荣培;;古代水族社会基层组织和土地、山林的管理方式[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3 韩荣培;;水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王品魁;;拉下村水文字墓碑辨析[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潘永行;;试论水族原始宗教的伦理根源[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石国义;;对水族传统文化心理内在机制的思辨[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蒙爱军;;水族传统的宗族观念及其影响[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汤芝兰;;云南水族社会调查[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石国义;;论民俗学在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地位[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10 雷广正;韦快;;从渔猎到农耕的经济生活[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荣健;吹响舞蹈文化产业集结号[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孙德林;用舞蹈文化激活多元智能[N];贵州政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郭笑笙;保护民族的、多样性的舞蹈文化[N];云南日报;2002年
4 毛雅琛;第四届国际舞蹈文献海陆学术研讨会在韩国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杜再江;遵义市倾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刘镇彬;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再进一步[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刘丽;在保护中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彭 宽;舞蹈:以民族自信面对开放世界[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冯其庸;寻求开启历史真相的钥匙[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徐舫;大家来跳“卡德尼且啦”[N];凉山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娅;中、日、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海滨;山东菏泽地区传统民间舞蹈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史琰琰;山西翼城花鼓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炳江;水书启蒙拜师祝词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4 韦荣平;水书鬼名文字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5 张小燕;“绕三灵”节祭仪式中的“舞蹈文化”考[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6 郭建兵;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课程建设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7 锺晶;走向本土——论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创建宗旨及其创作实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8 钟yN洵;中国古代舞蹈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于倩;山东海阳秧歌舞蹈文化特征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妍;王玫舞蹈创作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4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47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