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青海省黄南州羌姆舞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2 01:54

  本文关键词: 羌姆舞蹈 田野调查 表演形态 文化内涵 出处:《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羌姆舞蹈是流传于我国西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一种集民族性、民间性、宗教性与艺术欣赏性为一体宗教性祭祀舞蹈。位于青海省黄南地区同仁县加毛村的“羌姆舞蹈”流传至今已有42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藏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精品,它综合了多种藏民族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其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已成为藏族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青海省黄南地区以同仁县加毛村的羌姆舞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来分析和研究羌姆舞蹈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宗教奥义和复杂多变的动态形象。本文将研究的视点集中在羌姆舞蹈这种宗教祭祀舞蹈中,以它们的现存状况为依据,观察它们在现青海地区的播布和传承,以此来分析羌姆舞蹈的内在文化内涵。本文试图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进行舞蹈本体的研究。文章共分为三个章节展开,第一章主要简述了黄南地区同仁县加毛村的生态环境以及羌姆舞蹈的基本概貌;第二章通过对黄南地区同仁县加毛村羌姆舞蹈的田野调查,分析现存形态及表演机制;第三章通过对羌姆舞蹈表演形态的分析,来挖掘羌姆舞蹈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揭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Abstract]:Qiang Mu dance is a kind of national, folk character that spreads in Tibet, Gansu, Qinghai, Sichuan and so on in our country. Religious and artistic appreciation as a whole religious sacrificial dance. Located in Tongren County, Tongre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Qiang Mu Dance" has been spread for more than 420 years. Tibetan folk dance art is a fine product, it integrates a variety of Tibetan ethnic art categories of expression, its unique performance style, deeply loved by the local people. 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ibetan folk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Qiang Mu Dance of Jiamao Village in Tongren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igious sacrificial dance of Qiang Mu dance, which is based on their existing situ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h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Qiang Mu dance,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dance ecology research methods to observe their spreading and inheritance in present Qinghai area.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Jiamao Village in Tongren County and the basic outline of Qiang Mu Dance in Tongren County of South Huangnan area.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form and performance mechanism of Qiang Mu Dance in Jiamao Village of Tongren County, South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the Qiang dance performance form of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Qiang Mu dance, reveal its unique artistic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旺松热;后藏“斯姆钦木羌姆”[J];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04期

2 阿旺松热;萨迦寺“普珠羌姆”[J];西藏艺术研究;2000年01期

3 凡建秋;巫傩与羌姆比较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谷格·喇嘛次仁,卓央;简述札什伦布寺卡尔羌姆[J];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5 周翔飞;;神秘的藏族宗教仪式舞蹈“羌姆”[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古兰丹姆;;青海塔尔寺“羌姆”舞蹈特色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项江涛;;与“灵魂”的对话——关于“羌姆”舞蹈的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晓莉;;青海隆务寺及其羌姆艺术[J];法音;2009年07期

9 项江涛;;新视角下的羌姆乐舞[J];电影评介;2009年21期

10 万代吉;;羌姆表演中的艺术特征[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娅丽;;塔尔寺、夏琼寺、罗汉堂寺“羌姆”考察[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实习记者 项江涛;展演于圣俗之间的“羌姆”乐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杜军玲;跳起羌姆为民众祈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马盛德邋胡晶莹;甘南郎木寺的“羌姆”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雅慧 麦正伟 王晓莉;听“米纳羌姆”舞者讲“电视趣事”[N];西藏日报(汉);2012年

5 本报记者 魏山;“金刚神舞”撩起流传中的古韵今辉[N];西藏日报(汉);2013年

6 本报记者 万靖 林敏;生命不息 艺涯不止[N];西藏日报;2005年

7 蒲文成;一项值得称颂的研究成果[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秦滨;文化视野下西藏山南地区羌姆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达哇卓玛;拉卜楞寺“羌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秀加;青海省黄南州羌姆舞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万代吉;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法舞—羌姆[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5 周晓晗;“羌姆”作为宗教仪式的社会角色和传播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苏蓉;羌姆仪轨舞蹈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7 徐颖怡;西藏宗教舞蹈羌姆的舞蹈性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8 岳岚;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审美探析[D];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

9 陈雪;松赞林寺格冬节羌姆仪式音声与乐舞考察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483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483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