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舞的社会学分析——从《葛天氏之乐》、《霓裳》谈乐舞与社会和谐
本文关键词: 乐舞 社会学 和谐社会 出处:《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其中"乐舞"更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或称艺术体裁。无论是远古的《葛天氏之乐》,还是唐代著名的《霓裳》,都可称得上是乐舞的代表。它们或者凸显对"物质"的需求,或者彰显对"精神"的渴望,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学因素。它们的出现,首先反映了社会的和谐,其次也说明只有和谐社会,才有如此美妙的乐舞。
[Abstract]:The trinity of poetry, music and dance is Chinese art. Especially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ancient Chinese art. Among them, "music and dance" has formed a unique art form or art genre. Whether it is the ancient music of GE Tian s music, or the famous one of the tang dynasty, it can be called. They are representatives of music and dance. They either highlight the need for "matter", Or show the desire for "spirit", which contains a wealth of sociological factors. Their appearance, first reflects the harmony of society, and then shows that only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 is such a wonderful music and dance.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7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羽;张定贵;郭亚玲;;屯堡社区教育在乡村和谐社区建构中的作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李颖;;合和之声——中国古典音乐思想的文化探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冯燕;;《溪山琴况》中以儒家为主的“和”的审美理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4 彭洁波;;秦、汉、魏、晋时期的袖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寸悟;;中国美学思想发生研究——西周审美思想论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思薇;;仿唐乐舞——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一朵奇葩[J];北方音乐;2012年06期
7 阎琰;;从环境的影响谈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J];才智;2010年04期
8 史琳;;论江南宣卷的音乐文化渊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韩美群;万汉峰;;儒家贵和思想的哲学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程勤;衢州博物馆藏古琴曲谱[J];东方博物;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畅;中国古代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之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邹燕凌;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夏季;中国古代早期管乐器及黄钟律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楼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声韵艺术与演奏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尚琰;武德贞观时期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5 丁文璨;唐诗中的声乐美[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翟彬;唐代咏乐诗的内容特点和美学风格[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启平;锅庄舞在兰州市流行现象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何乐乐;论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麒;花鼓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旭珍;唐代胡笳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开先;;和谐社会与礼治文明[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2 徐俊忠;;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走出“市场崇拜”的误区[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3 刘森林;;“矛盾”是合理解读“社会和谐”的关键[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4 旷三平;;社会矛盾的存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5 李娟;;社会和谐的历史比较: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J];前沿;2008年02期
6 张海英;廉永杰;;浅议和谐社会的人性重建[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冯显德;;价值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及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3期
8 徐稳;曹宏;;论和谐视野下的和谐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4期
9 张巍;;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与贫富差距[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12期
10 李汉婕;;临床心理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绚丽;;论分工与社会和谐——读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余学新;;试析“和谐社会”论的哲学基础[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余丹丹;余军;;创新社会管理职能 日臻社会和谐局面[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超鹏;;关注大众阅读 促进社会和谐[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余学新;;试析“和谐社会论”的哲学基础[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祁秦;徐长安;;和谐社会的文化特征[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陶学荣;肖小明;;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政府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增武;许尧;;在社会整合中实现社会和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邢林和;赵树海;;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伟;陈党;;完善法律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以构建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德顺;社会和谐与文化和谐[N];人民日报;2005年
2 本刊特约评论员;关键在于狠抓落实[N];浙江日报;2004年
3 郭晓宇;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保障[N];法制日报;2007年
4 王渊;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N];甘肃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N];甘肃日报;2006年
6 刘洋;市委政法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N];菏泽日报;2007年
7 徐奎光;以干群和谐促社会和谐[N];南方日报;2006年
8 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办事处 杨昌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N];南宁日报;2007年
9 戴谦 王金明;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破案功臣[N];青岛日报;2007年
10 赵郭海;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法院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冬梅;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李晓曼;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林更茂;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伦理秩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刘义强;民主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8 马国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纠纷解决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琦;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贾绘泽;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整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祥永;中国社会和谐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2 黄坤;和谐社会视野下宗教立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孙东旭;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晓禹;社会和谐视域中的社会公正[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李玮;利益和谐: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与前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李克成;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公平正义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文鹏;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罗素;“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冰;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文大山;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7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50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