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
本文选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切入点:原生态情结 出处:《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任何艺术创造都是源于情感而归于理智,伟大的艺术家就是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寻找人类悲欢的平衡感。当这种创造与民族情感相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杨丽萍的《雀之灵》、《云南映像》给我们带来的审美力量与创作思辨;当这种创造与利益无关时,我们又必须面对《藏谜》给予我们的信仰记忆。有人说杨丽萍是在以"原生态"的名义在"做秀",也有人说杨丽萍是在以"原生态"的名义在"破坏"原生态。然而,当一种"做秀"成为艺术家民族情感的体验,当一种"破坏"成为民间舞蹈艺术发展自在规律的写照时,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还能说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作为本文的一个学辩出发点,从"原生态"的心理情结与艺术的时代变革入手,对舞台民间舞蹈的原生意义进行辨对。虽然未必能够给出一个详尽的"情感解读",至少可以受此驱动进入到实质性意义的"理性思考"当中。
[Abstract]:Any artistic creation comes from emotion and is attributed to reason, and the great artist seeks a sense of balance between emotion and reason. When this creation is related to national emotion, We have to think about Yang Liping's the Spirit of the Finch, the reflection of Yunnan, which brings us aesthetic power and creative speculation; when this kind of creatio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nterest, Some people say Yang Liping is making a show in the name of "original ecology", others say that Yang Liping is "destroying" the original ecology in the name of "original ecology". When a "show" becomes an artist's national emotion experience, when a "destruction" becomes a portray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dance art, what can we say as a literary and art worker? What should we do? As a starting point of this thesis, starting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omplex of "original ecology" and the time change of art, Although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give a detailed "emotional interpretation", it can at least be driven into the "rational thinking" of substantiv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西藏大学;
【分类号】:J7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王静波;;浅论《舞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曾志平;传统儿歌魅力探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汤湘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会计确认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5 朱建军;从文字渊源物的角度对语段——记意文字类型学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张宏梁;论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陶思炎;论民俗应用的主体与对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王云;花在中西文化中的隐喻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崔涛;我国古代美意识的起源探论[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4期
10 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6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蔡元;主体意识的生成与扩张[D];吉林大学;2005年
9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征;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中国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2 吴天谋;城市细部: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周维妍;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康军;论刑法中的持有型犯罪[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向华;迈向全新的生命周期[D];重庆大学;2003年
6 许洁;循山之纹理 绘路之新绿[D];重庆大学;2003年
7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8 周雪丰;勃拉姆斯几首钢琴作品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安旭;大众的破坏行为和园林设计浅探[D];中南林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青弋;中国当代创作舞蹈类型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岩;;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未来发展的思考——简析原生态民族民间舞和次生态民族民间舞[J];音乐生活;2007年08期
2 刘小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未来[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年06期
3 高静;;江苏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J];剧影月报;2010年03期
4 贺电;;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素材与教材[J];黄河之声;2008年02期
5 崔靖晗;;本土体验: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本质[J];艺术教育;2010年04期
6 孙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荣淳;;民间舞蹈发展的多样化[J];戏文;2007年02期
8 聂焱;;在愉悦中学习 在游戏中舞蹈——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对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J];校园歌声;2008年07期
9 王昕;;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质的反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安妮;;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苛 亚锦;起舞云之南[N];云南日报;2002年
2 ;解读“龙川现象”[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越飞越高的“小白鹭”[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593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59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