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移民与戏曲——山西祁县谷恋村祁太秧歌调查考
本文选题:谷恋村 切入点:祁太秧歌 出处:《戏剧艺术》2013年04期
【摘要】:谷恋村为一典型的历史文化名村。明清时期,这里不仅涌现出了许多闻名当地的晋商家族,而且在晋商"金蛮财主"的资助下,成立了祁太秧歌剧团——易俗社,易俗社为山西祁太秧歌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引发出我们对当今时代如何发展戏曲艺术的诸多思考。
[Abstract]:Gufan Village is a typ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were not only many famous Jinshang families, but also the Qi Tai Yangge Drama Troupe, the Yi Folk Society, set up with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Shanxi merchants "Jin Man Wealth". Yi Folk Society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Shanxi Qitai Yangge, which has also led us to think about how to develop the art of opera in the present era.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
【分类号】:J722.2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娟;;河南地方戏窝班学徒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宾昕;;民间戏班的人类学探析——以广西全州县红洲农民“鸳鸯”戏班为个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王卓;;傅山之刺世杂剧《齐人乞食》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4 柴国珍;;基于空间视域下的古代山西戏台分布特征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佳;;赛戏仪式剧《斩旱魃》的雩祭因素[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段文英;;灵丘罗罗腔剧本解析[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7 李跃忠;;湖南春节习俗的特点及其变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滕攀;;浅谈湘西地方小戏的历史源流[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9 刘忠;;中国古代剧场文化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朱显碧;宋运超;;再论口语戏乐自然优生流程——乡语改调中“地、心、语、乐、情、美态递为反映”之个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季卿;;析古戏台下设瓮助声之谜[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6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俊霞;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相互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福雅;游走于大小传统之间[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杨婷;岳阳巴陵戏艺术特征和保护传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绚菲;辰河高腔及其唱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慰东;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霍陶纯;永年西调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严红青;民国以来的孝义影戏艺人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滕攀;湘西南路阳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慧;襄垣古戏台调查[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田敏;碗碗腔与乡村民众生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付先丽;巴陵戏音乐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沐;;祁太秧歌走访浅记[J];黄河之声;2000年05期
2 阎定文;祁太秧歌的角调式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3年03期
3 戴青;许雁妮;;《广播歌选》“逛太谷 看秧歌”主题座谈会[J];广播歌选;2011年02期
4 陈首军;;祁太秧歌中的衬词、衬腔[J];艺术教育;2003年06期
5 晓闻;;《祁太秧歌大联奏》VCD出版发行[J];黄河之声;2004年04期
6 阎定文;;秧歌史话[J];黄河之声;1997年03期
7 阎定文;论祁太秧歌的小三度句尾色彩性呼应调式[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任莉;;祁太秧歌在平遥县的现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9 王岩;;祁太秧歌的旋法特色[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丰;;浅谈祁太秧歌中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海燕;关于祁太秧歌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娜;《闹元宵》之演奏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侯仲陶;太谷秧歌舞蹈动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姜中华;山西秧歌服饰传承与发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9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68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