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地花鼓舞蹈的形式与特点
本文选题:地花鼓 + 表现形式 ; 参考:《舞蹈》2009年11期
【摘要】:正 地花鼓的表现形式湖南常德地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沅水、澧水流域的田歌、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等,也有称为"花灯"和"地故事"(有情节的地花鼓)。据《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载:地花鼓这种艺术活动一般在每年春天,由地花鼓艺人组成临时班子,包括演员和乐队。组织者则称为"首事",由他先联系或安排演出的地点,并派人下帖。然后,才带领到各村、户演出。有时随龙灯、狮子舞队一起开展活动,有时也单独进行。还有一些人家做喜事时会专门邀请地花鼓班子来进行表演。传统的地花鼓演出形式多为一个"小旦"和一个"小丑"两个人,故又称"对子花鼓"。开
[Abstract]:The expression form of the Hunan Changde flower drum is originated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Yuan River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Tian Ge of the Li River Valley, the song of the mountain, the minor and the labor number, etc., also known as the "flower lantern" and "the plot story" (the plot drum).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folk dance integration of Hunan, the artistic activities of the dancai drum are generally in the spring, by the flower drum artist. A temporary group, including an actor and a band. The organizer is called "the first thing". He first contacts or arranges the place of the performance, and sends the person to the post. Then, he leads the village, the household performance. Sometimes with the dragon lantern, the lion dance team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and sometimes alone. The performance. The traditional flower drum performance form to a "girl" and a "clown" two people, it is also called the "Huagu pair".
【分类号】:J72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演奏家”假日系列音乐会》推出“中国新筝作品专场”[J];小演奏家;2002年05期
2 丛晓君;;黑人的鼓[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9期
3 杨晓东;;浅谈标题音乐的表现形式[J];北方音乐;2010年01期
4 李夏;;对原创歌舞集《香格里拉记忆》的解读[J];大众文艺;2010年10期
5 吕维;陈位元;;漫谈中国汉传佛教音乐[J];音乐探索;2010年02期
6 云茜;;音乐作品首创作与再创作的辩证统一[J];音乐时空;2011年10期
7 王震亚;看歌剧《夺印》有感[J];人民音乐;1963年Z1期
8 夏燕靖;;谈谈装饰画的几个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4年01期
9 方直;;“山”、“水”与“山水”[J];三月风;1997年06期
10 程显博;;音乐录音的探索——依据音乐作品内容、风格进行音响总体设计,确定录音工艺[J];艺术广角;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东辽;;浅谈校园集体舞[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2 曾国平;;初论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3 王培;;单簧管颤音的运用与教学初探[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姚丽萍;;舞由童心生 乐自童趣来——由少年舞蹈《萌动》的创作浅析少儿舞蹈的特点[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6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7 罗斌;;关于傩舞研究的断想[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建洲;;论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创新——兼谈戏曲音乐的创作方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刘欣欣;;从中国首部古典音乐电视片《梦幻曲》谈音乐欣赏教育课[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乐闻;留住民族乐器的根[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王 莹;“严肃”民乐也该对大众微笑[N];西部时报;2005年
3 王莹;“严肃”的民乐也该对大众微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陆在易;别让艺术成为孩子的负担[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种筱娜;沙田民歌等有望继续流传[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徐涟邋梁文 翟群;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 唱出乐观坚强奋斗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特约通讯员 韩应;犍为麒麟灯:期待重放异彩[N];乐山日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金兆钧 冯双白 宋宝珍;舞台艺术 追求内涵 讲究形式[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梁婷;新山歌唱出“新客”情[N];深圳特区报;2006年
10 杨瑞庆;《音乐语言论》评析[N];音乐周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宏;湘北洞庭湖区地花鼓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伊楠;约·塞·巴赫部分器乐作品中外来音乐因素的影响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璇;论歌剧中重唱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雪竹;浅论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博理;论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文平;从两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比较研究看十二音序列写作手法的多样性[D];天津音乐学院;1998年
7 王钰;构图技术在舞蹈创作中的核心应用价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汪琴;论20世纪钢琴作品中的敲击性因素及其演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9 赵晓娜;论音乐技术及其异化[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任力志;音乐作品的“离合”分析法[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6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77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