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土家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

发布时间:2018-04-21 23:32

  本文选题:土家族舞蹈 + 审美意识 ; 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摘要】: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创造性的反映,是广义的“美感”,它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感受等等。一个民族舞蹈审美意识既有比较稳定的传承性,又由于时代和社会等多种原因有其各不同的变异性,从土家族舞蹈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民族审美习惯的传承性即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变异性。
[Abstract]: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it is the creative reflection of the objective aesthetic object in people's mind, it is the broad sense of beauty, it includes aesthetic taste, aesthetic ability, aesthetic feeling and so on. A national danc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has both relatively stable inheritance, but also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the times and society, there are different variations.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ujia dance, we can clearly see the inheritance of this national aesthetic habit, that is, the relative stability and the change and variability of different social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作者单位】: 湖南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湖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批准号:02A038)成果之一
【分类号】:J7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廷亮,安静峰;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之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津津,张雁飞,方征;纳西族的东巴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杨爱华;三峡库区古代巴人体育与现代土家族传统体育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彭劲松;;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4 彭曲;;论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蕴——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谛;;中国古代舞蹈中的道具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熊晓辉;巴人神歌阐释——土家族歌乐《梯玛》考略[J];抚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7 岳音;山东民间祭祀求雨舞蹈研究[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程瑜;板io蛮源流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吴明德;台湾民俗文化的推手林明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郑英杰;论湘西土家族的生命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炎松;袁铮;;鄂西宣恩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特征及其保护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史红;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4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白军芳;《水浒传》与《红楼梦》的性别诗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D];中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仲春;明清至近代土家族宗法制度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继芳;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与社会生活[D];暨南大学;2002年

3 肖晓丽;巴蜀传统观演建筑[D];重庆大学;2002年

4 黄卫湘;论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壮侗语族群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捷;楚剧在民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罗文茜;传统的再发现[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苏恒;产品语义学研究——隐喻运用于产品设计中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王冬妮;标志发展新趋势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莹;;浅谈形体训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神州;2011年11期

2 陈廷亮;陈奥琳;;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何一波;李倩;;高校流行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4期

4 胡俊贤;;试述如何欣赏歌曲《长相知》的意境美[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仝妍;;我院袁禾教授新书《中国舞蹈美学》正式出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刘艳;;从中西文化差异谈中国钢琴曲的音乐表现[J];群文天地;2011年05期

7 赵佳森;;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8 马岩;;技能、兴趣、审美——少儿小提琴教学新思路[J];小演奏家;2011年08期

9 连凯凯;;成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研究[J];大家;2011年14期

10 行超;;新摇滚路上的长征 痛仰乐队及当代摇滚乐的温情化转向[J];上海文化;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赵宋光;;从艺术的本质规律看诗与音乐两者审美意识的共性与特异性[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小民;;试论“情”在歌曲创作中的位置[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李飞飞;;论合唱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价值[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张小弋;;声乐教学必须重视心理心态教学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敏;;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校外少儿舞蹈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7 滕兰花;;浅论侗族大歌在现代传播背景下的传承与发扬[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白帆;;保亭县黎族民间舞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盛滋波;正确的审美意识至关重要[N];音乐周报;2007年

2 庄春辉;藏羌多声部民歌青藏高原的瑰宝[N];阿坝日报;2005年

3 崔炳元;德国交响乐人的敬业精神[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黄中骏;团队创作出精品[N];音乐周报;2006年

5 胡春田;翩翩舞影 殷殷美育[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胡伟 记者  杨俊;吉祥“亻刍”舞[N];阿坝日报;2007年

7 赵学恂;声声鼓乐颂华夏 妙舞清歌咏津门[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许艳;让音乐课堂也“流行”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刘晓英;唯美民乐熠熠闪光[N];音乐周报;2008年

10 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郇恒赛;“民间小调”变成“现代交响”[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艳;歌唱艺术中音色美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志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钟小勇;建国以来我国声乐艺术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晓璐;古筝“悲情”乐曲声韵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于亮;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于明洁;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现代筝组曲《筝谭诗集》音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莎莎;巴托克两部钢琴作品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涛;日常与狂欢[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荀洪梅;关于声乐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4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784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