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四川凉山彝族民间舞蹈时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07:14

  本文选题:凉山彝族 + 民间舞 ; 参考:《四川戏剧》2015年01期


【摘要】:凉山彝族是我国西部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它所具有的文化灿烂久远。由于历史原因,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彝族在政治、经济方面还处于发展缓慢阶段,同样历史因素也制约着民间舞蹈文化发展,随着该民族解放和人民自主意识的增强,一方面舞蹈文化事业在本土民间舞创作以及艺术创作上都表现出强烈生命力,呈现出蓬勃生机,出现百花争艳局面;另一方面彝族民间舞蹈无论是从区域性民间推广还是专业编导们创作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以及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段、舞蹈构思、主题选择上,都大大拓展了彝族民间舞蹈的内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民间舞蹈时代性为切入点,探讨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演变历程。
[Abstract]:The Yi nationality in Liangshan is one of the number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e. Because of historical reasons, the Yi people were still in a slow development stage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til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established. The same historical factors als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dance culture, with the liberation of the nati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On the one hand, the dance culture has shown strong vitality in the creation and artistic creation of local folk dance, showing a vigorous vitality, showing a bright situ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Yi folk dance is from the regional folk promotion or the creative works of the professional director itsel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means, the dance concep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theme have greatly expand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Yi folk dance.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times of the Yi folk dance in Liangshan, Sichua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Yi folk dances of the Liangshan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基金】:四川彝族研究中心“四川凉山彝族民间舞蹈时代性”(2010)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ZWH1029
【分类号】:J722.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普珍;;彝族谱牒的史学研究价值[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陈晓莉;;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4期

3 朱建军;;三十年来国内彝文研究综述[J];中国文字研究;2006年00期

4 边晓芳;李薇;;凉山彝族女装中的“对比”之美[J];大舞台;2013年12期

5 王明贵;;“梅葛”新论——对彝语诗歌总体称谓、形式分类与生态特征的新阐释[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6 罗边伍各;;浅谈彝族毕摩招魂仪式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8年14期

7 李茜莎;骆燕;;少数民族建筑的瑰宝——浅析彝族民居[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8 鲍冬丽;;凉山彝族色彩象征与文化——赤与黑,不能拆分的完整表现[J];美术向导;2012年01期

9 严文强;;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历史变迁——以凉山彝族等级内婚制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邓小姝;;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凉山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新立;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3 赵勇;竞争与合作:凉山彝区民间调解与国家司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然;彝族漆器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楠;法经济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习惯法和国家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马晓华;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段莎莎;生活的根,时代的魂[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宋经同;凉山彝族习惯法中的传统道德价值观[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杜欢;凉山彝族传统民居造型与色彩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叶康杰;凉山彝族谱牒编修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刘福军;社会变迁中的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周翔;凉山彝族“列目丛毕”仪式及毕摩经诵音声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丽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世旭;;建国前四川凉山彝族的白银流通[J];中国钱币;1989年03期

2 朱圣钟;;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J];中国农史;2006年02期

3 张建世;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漆艺文化述论[J];民族研究;1998年03期

4 奋发;;“里者RG”,彝区的悬赏破案古俗[J];民族大家庭;2004年03期

5 马政;;以设计视角解读四川凉山彝族漆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6 山伟;鲍懿喜;;系统设计模式下四川凉山彝族漆器纪念品设计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06期

7 刘世旭;清初以来四川凉山彝族的商品交换[J];思想战线;1991年0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庆祝成立60周年[N];人民日报;2012年

2 何立斌;四川凉山彝族年揽金超亿元[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梁山 本报记者 蔡晓华;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投资推介会在新加坡举行[N];凉山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蔡晓华 整理;我州代表团赴新加坡考察受到当地媒体关注[N];凉山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 谭国棋 刘敏;转变方式破解难题 谋求又好又快发展[N];四川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袁亮 周于茂 谭国棋 周俊;转变方式破解难题 谋求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文艳;特色农业托起金阳农民增收半壁江山[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崇宁;“一办三创”让我们有了自豪感[N];凉山日报(汉);2007年



本文编号:1786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786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