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蒙古族安代舞的古老文化特质论析

发布时间:2018-04-22 11:33

  本文选题:蒙古族 + 安代舞 ; 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蒙古族的"安代舞"是闻名于世界舞坛的民间歌舞,堪称为蒙古族的第一舞、蒙古族舞蹈活化石。内蒙古库伦旗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安代之乡"。安代保留着蒙古族古老文化的显著特征,在于安代传说的广泛流传和传承。安代民间传说对于民间舞蹈———安代来由的佐证、安代内涵的诠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对于民间舞蹈安代影像的伸延、流传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安代的围绕"奈吉木"而歌舞的"圆圈"、"围圈"形式来源于蒙古族古老而传统的"圆形-团圆-吉祥"象征文化,这一文化是安代的围绕"奈吉木"而歌舞的形式之文化根源、文化脉络、文化延续。
[Abstract]:The Mongolian "Andai Dance" is a folk song and dance famous in the world, and it can be called the first dance of the Mongols, the living fossils of Mongolian dance. Kulun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is a famous hometown of Andi in China. Andai retains 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Mongolian culture, which lies in the widespread spread and inheritance of Andi legends. Andai folklore testifies to the origin of folk dance-Andai,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dai's connotation has higher academic valu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tension and spread of folk dance Andai image. The circle of Andi's singing and dancing around "Nijimu" comes from the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symbolic culture of "round, reunion and auspicious" of the Mongols. This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root of the form of singing and dancing around "Naiji Mu" in Andi Dynasty, and the form of "circle" comes from the ancient Mongolian culture of "circle, reunion and auspicious", which is the cultural root of the form of singing and dancing around "Naiji Mu". Cultural context, cultural continuity.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民委科研项目“蒙古族安代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8NMG02号)阶段成果
【分类号】:J7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那日松;白翠英;;简议安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陈林宜;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育燕;;模仿中的期盼——以湄洲岛元宵“闹妈祖”舞蹈“耍刀轿”的乩童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孛·蒙赫达赉;;巴尔虎蒙古族起源和名称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铁达;;草原琴韵——蒙古族传统乐器雅托噶[J];中国博物馆;2010年03期

4 乔布英;;简论鄂尔多斯音乐文化[J];草原歌声;2007年04期

5 董杰;郭世荣;;锡林浩特的马奶酒传统酿造过程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6 周·特古斯;;“勃额”与“毕摩”——原始宗教仪式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个案比较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04期

7 王丽霞;顾小英;;原平“凤秧歌”的文化解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阿娜;;试论鄂尔多斯民歌类别[J];黄河之声;2011年04期

9 武丽罕;;草原歌曲中的传统与现代[J];黄河之声;2012年04期

10 巴·苏和;;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欣;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红梅;当代蒙古族敖包祭祀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李亚芳;透过文本:对西方传教士记录的鄂尔多斯音乐的历史民族音乐学考察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董波;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陈永春;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徐昱春;元代法定刑考辩[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杨晶;刚性之美:蒙古族审美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包玉荣;蒙古叙事民歌的悲剧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额尔很白乙拉;胡仁乌力格尔的传播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文婷;关于我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贞;民间舞蹈“九鲤舞”的舞蹈形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华艳玲;内蒙古扎鲁特旗乌力格尔发展与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乌云娜;巴尔虎人的仪式音乐与音乐生活的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李乌兰;科尔沁幽默性短调民歌演唱风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文萃;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乌力格尔叙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云丹;蒙古四胡制作工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虹;内蒙古地区钢琴艺术民族化道路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萨仁图雅;故事、音乐、文本—科尔沁叙事民歌《韩秀英》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慧;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音声的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照日格图;;蒙古族安代舞的文化属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母宗健;;安代舞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J];中国民族;2006年04期

3 包美荣;;创新是蒙古舞发展的生命[J];内蒙古艺术;2007年01期

4 潮鲁;;蒙古族民间歌曲中的山崇拜观念[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张世超;;“蒙古族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研讨会”纪要[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名单[J];草原歌声;2009年04期

7 杨晶晶;;论蒙古族图腾文化与蒙古舞的关系[J];内蒙古艺术;2009年02期

8 苏赫巴鲁;郭秋良;;蒙古族古代的马背音乐[J];民族艺术;1986年04期

9 莫尔吉胡;成陵中的两件古乐器布烈与查尔基——蒙古音乐考察纪实之四[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10 田小军;蒙古萨满乐舞对近现代蒙古族乐舞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2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麦丽素;李其木格;;《浅谈蒙古族舞蹈教学应从培训幼儿的兴趣着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李其木格;麦丽素;赛音其木格;;《蒙古族传统舞蹈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8年3月——12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6 李其木格;;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苏布德;;2009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李其木格;;“蒙古舞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9 苏布德;;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李红梅;;马头琴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希格陶克陶;蒙古族舞蹈艺术理论与莫德格玛[N];光明日报;2007年

2 道日娜;东乌旗被确定为“中国蒙古族乌尔汀哆(长调)之乡”[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3 明江;加强古老民族艺术 源头的保护与研究[N];文艺报;2007年

4 ;扎鲁牧民歌[N];通辽日报;2006年

5 方燃;蒙古四胡音乐繁盛在科尔沁草原深处[N];西部时报;2008年

6 正大;“黑骏马”组合发片《勇士》[N];文艺报;2007年

7 李云平;保护蒙古族长调艺术不光是艺术家的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卫平;论蒙古舞面临的危机与挑战[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9 李霞;美丽其格:当代蒙古族音乐创作奠基人[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段磊 实习记者 武子暄 实习生 魏宝红;特色舞蹈民族歌曲为圣火传递添彩[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海荣;蒙古族好汉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潮鲁;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董波;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崔玲玲;青海台吉乃尔蒙古人的人生仪礼及其音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5 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色音套格特;科尔沁民歌外来文化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姝;科尔沁蒙古族歌唱艺术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萨日娜;叙事民歌《万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刘佳;论蒙古族民俗在李世相《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中的体现与诠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边俊杰;蒙古族民间情歌中的马形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浩斯巴雅尔;胡琴类乐器与马头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滕腾;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芙蕊;蒙古族特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理念[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照日格图;科尔沁蒙古族说唱艺术—胡仁乌力格尔与叙事民歌之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兴斌;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德力根仓;分析交响叙事曲《乌力格尔主题随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7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787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