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沉沉的厝里情》“朝花”舞段表演的情感体验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25 00:04

  本文选题:舞蹈表演 + 情感体验 ; 参考:《北京舞蹈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剧场有种特别的氛围,在全黑的环境中,我们只看到和专注于光亮的地方,容易沉浸在更深层次的大脑活动中,有想象,有联想,有补充,有思考。”1演员作为舞台呈现的主体,不仅是传递编导思想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创造性的演绎作品的同时,引领观众进入作品所设定的情境,从而使观众产生“共情”式的深层次思考。因此作为演员应在充分了解编导思想的前提下,从内部到外部进行角色体验,不仅要从生活中提取相似的情感经历,还要积极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作品中的角色情感相融合,从体验到体现,准确地塑造出鲜活的舞台形象,诠释作品情感真义。本文以《沉沉的厝里情》“朝花”为具体案例,总结本人的表演体验与反思,目的是为了让表演者能够更积极的投入到表演中,通过舞台形象创作的过程,从台前的准备到最终舞台的呈现,不断地经过内心的转化与融合从角色体验到角色塑造,更好地传递编导的思想为观众呈现“有血有肉”的作品。
[Abstract]:"Theater has a special atmosphere, and in a dark environment, we only see and focus on bright places, and we tend to immerse ourselves in deeper brain activity, with imagination, associations, and additions. The actor,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tage presentation, is not only a tool to convey the choreographer's ideas, but also leads the audience into the situation set by the work while performing the work creatively. In order to make the audience "empathy" type of deep thinking. Therefore, as an actor, under the premise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choreographer's thoughts, the role experience from inside to outside should not only extract similar emotional experience from life, but also actively exert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Combining with the emo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from the experience to the embodiment, the vivid stage image can be created accurately 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emotion in the work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Chaohua" as a concrete case to summarize his performance experience and introspection, in order to enable the performer to b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performance and through the stage image creation process. From the preparation in front of the stage to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final stage,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fusion of the inner heart, from the role experience to the role shaping, the author can better convey the ideas of the director to present the works of "flesh and blood" for the audienc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浅论语文情感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2 饶湘;张钰川;周彩华;张承康;;浅谈情感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6期

3 王忆伟;;试论中学英语的情感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11期

4 张秀茹;;随机教学和情感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2年11期

5 李琳;;情感教学,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美好[J];家教世界;2012年18期

6 戴妮妮;;实施情感教学,让学生爱上英语[J];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12期

7 杨良雄;;试论英语情感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4期

8 缪旭芳;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训练[J];镇江高专学报;2005年03期

9 刘合成;邹圣清;;关于语文课的情感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7年06期

10 朱建庆;;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冬泉;米加德;;我国情感教学研究:特点、问题与前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仁青加;;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2014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高洪岩;;谈情感教学在技工学校政治课中的运用[A];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梁奉续;;浅谈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杨晓英;;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付尊民;;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学的应用[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余菊芬;;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吴子庆;;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林登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10 邱南英;;略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化砭中学 延媛媛;浅谈情感教学在政治课中的应用[N];延安日报;2014年

2 朱祥会;“情感”让数学课活起来[N];黔西南日报;2009年

3 崇仁三中 陈清;浅谈初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N];抚州日报;2009年

4 天水市麦积区中滩中学 蒲惠中;物理情感教学谈[N];甘肃日报;2009年

5 石元贵;巧用“情感教学” 提高教育质量[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 垦利实验中学 张松琴;浅议情感教学[N];学知报;2010年

7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冯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N];学知报;2010年

8 文县东坝初中教师 朱志文;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N];陇南日报;2010年

9 新野县一高中 曲良芳;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N];学知报;2011年

10 姜堰市俞垛中心小学 张秀华;加强情感教学 深化阅读体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太华;情感教学agent:建模与反馈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永梅;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情感教学研究元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2 林艳;语文情感教学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妮娜;中学数学的情感教学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红梅;初中课堂情感教学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周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情感的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香;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情感教学研究与实践[D];宁夏师范学院;2015年

7 赵立忠;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秦晶;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D];北华大学;2015年

9 张莉娅;语文阅读情感体验教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禹露;从美育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情感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8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798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