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模仿,在舞蹈的多维与一维中游走——解析空间把握下的舞蹈“模仿”现象

发布时间:2018-05-04 08:24

  本文选题:模仿 + 舞蹈空间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4期


【摘要】:当今,西方现代舞从训练体系到编创技法,在中国舞蹈教育中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现代舞所提倡的"即兴"、"不重复"、"独我"、"拒绝复制"等概念向舞蹈教育全面袭来。笔者认为,以"即兴"为代表的展现舞者内心最真实体验的非模仿类舞蹈,应是在舞者对表演空间、表演规律、表演技法有相当程度的娴熟运用后,方可实现的高级阶段;在此之前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在教室形态中的"开法儿"阶段,模仿不仅是一种学习规律,而且有一定的心理接受的合理性。不过早地,强调"即兴",给予"模仿"充分的理论认识,是培养学生舞蹈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本文遵循模仿的"历史由来——心理动因——舞蹈表现"线索,在古今中外的模仿现象中看到了它充满人性化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舞蹈教学训练的独特意义。
[Abstract]:At present, the western modern dance from the training system to the compilation of creative techniques, dance education in China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perfect system. In this process, the concepts of "improvisation", "no repetition", "exclusive self" and "refusal to copy" advocated by modern dance came all round to dance educ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non-imitating dance represented by "improvisation" should be an advanced stage after the dancers have a good use of the performance space, performance rules and performing technique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before this, especially in the stage of "open method" in classroom form, imitation is not only a learning rule, but also has certain rationality of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Not too early, emphasizing "improvisation" and giving "imitation" full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cultivate students' dance creativity. This paper follows the clue of "historical origin-psychological motivation-dance performance" of imitation, and sees its humanized meaning and function in the imitation phenomen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s well as its unique significance to dance teaching and training.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J7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琰;柏拉图“理念—灵感”说与吠陀“二幻”论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明居;韩愈美学智慧五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程民治;论“科学美也是难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周俊强;;知识产权概念中“知识”含义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马艳;;读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陈达;陈飞;;现实模仿理式——《老友记》里菲比的角色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9 邓黎;;试论西方戏剧中的叙述性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郑畅;;以布局之美展现意义——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形式及其美学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2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3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4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9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毅德;广东省舞蹈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7 傅丽娜;幼师舞蹈教学创新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衍;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维东;高等艺术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万玲,吕孔永;音乐的起源与巫乐[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王银屏,孙昂;英语演讲课教学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徐志坚;“艺术个性”与“追风”——对当前美术创作和院校学习中一种倾向的辨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韩丽敏;素描教学思路[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吕高飞;同伴心理作用浅谈[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仝贵卿;;曹虽峰:用青春演绎军旅的声音[J];军营文化天地;2002年10期

7 师媛;旅游资料翻译风格的技术处理[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蔡翠芳;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水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9 李仕春;“类推”在汉语新词语产生和流传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5年09期

10 徐志义;;模仿秀[J];故事世界;2005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建伦;;Z-pinch实验X光辐射过程一维空间分布诊断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2 邱丽娜;;从语块学习与重复模仿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曹进;;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语汇传播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亮;;模仿——西部欠发达地区媒介发展的有效战略[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小芹;;浅谈提高英语口语的可行性办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王一凤;;教育要掌握儿童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林丽贤;;幻想监狱:论《蝴蝶君》中的蝴蝶固像对东西方想象力的束缚[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陆小玲;;音乐素养与人的整体发展[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朱孔来;亓庆亮;王琳娜;;对技术创新与其他相关概念关系问题的认识[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莫韬;董华斌;;从模仿到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东升(本文作者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就是率先模仿[N];发展导报;2002年

2 方家平;正视模仿[N];中国经营报;2001年

3 归人;模仿与否真的那么重要?[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顾明远(作者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不能模仿和灌输[N];辽宁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亦卫 实习生 丁艳艳;别在模仿中失去自我[N];科技日报;2002年

6 滕朝阳;模仿的沼泽[N];检察日报;2001年

7 ;自主开发可以从模仿开始[N];中国汽车报;2002年

8 邹建一;“高手过招”不宜模仿[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9 史增辉;模仿 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途径[N];检察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张弘;装饰业拒绝模仿雷同[N];工人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魏枫;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研究与中国经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彭建华;晚清民初的法国文学接受[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宏香;仿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莺;Lévy-Meixner白噪声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陈秀卿;大气物理与半导体物理中两个含有输运方程的模型[D];清华大学;2006年

8 郭霄怡;分数阶微积分在量子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中的某些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9 孙一翎;三维集成多模干涉型光分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臧丽丽;Gabor框架和小波框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杰;高中语文创新性写作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萍;从谜米理论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何林;国内电视选秀节目的程式化要素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慧凡;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赵继荣;模仿: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基本手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苏阿嫦;克劳德·洛兰与十七世纪罗马理想风景画[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曲丽娟;语言学习中的模仿与创造[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李美萍;模仿·对话·自觉:雪域小说自主性的获得[D];苏州大学;2006年

9 宁春勇;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熊娟;从视觉传达角度探讨中国包装设计中传统图形应用现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2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842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e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