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的鼓子秧歌
本文选题:鼓子秧歌 + 民间舞蹈 ; 参考:《台声》1996年01期
【摘要】:正 鼓子秧歌源远流长,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前叫“跑十五”、“闹玩意儿”。鼓子秧歌之名大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确立的。 鼓子秧歌萌芽于东汉,在唐宋时期经过与大量的民间俗文化互相渗透、融汇,逐步成熟完善起来,到明清已成为一种纯民间舞蹈艺术。它的主要功能也从娱神到娱人和自娱,这是其漫长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转折。到了清末民初,鼓于秧歌盛况更是壮观。《商河县志》记载:“里人行户扮渔樵耕读诸戏,结彩为春楼。”“元宵张灯火、放花炮,酒宴乐歌竞为欢会,凡三夜。”建国后,国家非常重视鼓子秧歌的整理发掘工作,曾派大批专家学者前去商河采风。1989年,鼓子秧歌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
[Abstract]:Zhenggu Yangko has a long history, legend has more than 1000 years of history. It used to be called "run the fifteenth" and "make trouble". The name of Drum Yangg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1950s. Drum Yangge sprout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fter infiltrat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folk culture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gradually matured and perfected, it has become a pure folk dance art b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s main function also from amuse god to amuse oneself and amuse, this is its long evolution process important turn.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even more spectacular to drum up in Yangge. "Shanghe County Records" recorded: "people in the family play fishing firewood to read all the plays, and the color is the spring building." "Lantern lanterns, firecrackers, banquets, songs for a party, all three night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at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llation and excavation of the Drum Yangko, and sent a large number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Shanghe River to collect the wind. In 1989, Duci Yangko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nese Folk Dance Integration Shandong Province".
【分类号】:J722.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艳;;黄河边上的“鼓子秧歌”[J];神州;2011年25期
2 张维芳;;鼓子秧歌(外一首)[J];诗刊;2000年02期
3 李宝铎;山东鼓子秧歌与鼓子秧歌文化[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唐娅;齐鲁之风——“鼓子”浅谈[J];戏文;2004年03期
5 潇豆子;侯贺良;潇笑;;鼓子秧歌:春天来,马蹄疾[J];走向世界;2007年06期
6 梁晓玲;;朔州踢鼓子秧歌探究[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7 王延辉;;抻不断的韧性 扭不尽的风致——山东胶州秧歌[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7年05期
8 匡顺;;商河鼓子秧歌[J];农业知识;2006年34期
9 刘波;;论鼓子秧歌的教学价值[J];广东艺术;2007年05期
10 陈文;肖娟;;齐风鲁鼓誉神州[J];农业知识;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卫莉;;走进水水[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2 ;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获奖演员介绍[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3 契·那日图;;我演札木合的体会[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4 赵子岳;;谈谈我做演员的几点体会——演员与观众[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林洪桐;;呼唤“演员时代”的回归——表演艺术忧思录[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6 李苒苒;;年轻演员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7 ;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获奖演员名单及评语[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8 冯小刚;;关于演员的“变化”[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9 张辉;;面临挑战的电影表演教学[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10 李苒苒;;演员与表演——李苒苒和何群对话[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炜敏;鼓子秧歌之乡:倾心打造文化商河[N];济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华 通讯员 翟成新 李雅芹;王学岭:手持彩练当空舞[N];光明日报;2011年
3 刘晓真;行走田野——传承与变迁中的鼓子秧歌[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陈伟;神池踢鼓子秧歌[N];山西日报;2008年
5 解照辉;鼓乡文化欲借两张“名片”展新颜[N];济南日报;2008年
6 李秀英;商河“鼓子秧歌”受鼓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贾作光;秧歌发展应把握好属性[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刘晓真;从“乡俗仪礼”到“民间艺术”[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玉栋 泉声;扇影衣香人欲醉[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通讯员 李孝玉;商河:文明建设看“三发”[N];济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范丽敏;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黎力;否定之否定:长阳土家族“跳丧”仪式的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4 李传华;社会表演学视野下电视剧中法律工作者的表演[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5 李涛;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1937—1945)[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6 刘庆;上海滑稽述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7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8 钟鸣;传统的发明[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9 屈菲;东北喜剧小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小平;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先锋戏剧[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芳;鼓子秧歌场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刘晓真;从乡俗仪礼到民间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况奕;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朱大伟;从新疆歌舞团的艺术实践看维吾尔歌舞艺术的继承与发展(1949-2005)[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尖草吉;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曼姝;胶州秧歌的传统与现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莉;山西民间舞蹈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王倩;艺术院校民间舞“风格性”教学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9 杨春雪;胶州秧歌“女性角色”类型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10 毛雅琛;试论“十七年”中国军旅舞蹈的发展(1949年至1966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8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88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