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东方红》记忆与价值共同体及传播意义
本文选题:史诗《东方红》 + 集体记忆 ; 参考:《当代传播》2014年05期
【摘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具有文艺形式的国家仪式,自首场演出以来,被受众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传播和记忆,不仅作品自身成为一种独特的集体记忆、文化符号和中国精神,而且观赏活动也成为某种历史记忆、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载体。本文通过挖掘包括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等在内的史诗记忆,分析其在建构价值共同体中的意涵、价值和作用。
[Abstract]:Dongfanghong, a large-scale musical and dance epic, is a cultural product and a national ceremony with literary and artistic forms. Since its first performance,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disseminated and remembered by the audience in various forms. Not only the works themselves become a unique collective memory, cultural symbols and Chinese spirit, but also the ornamental activities have become a kind of historical memory,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memory carri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value and function of epic memory, including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mem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community.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基金】:江西师范大学青年英才计划资助
【分类号】:J7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邵培仁;范红霞;;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2 黄晓晨;;文化记忆[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丁德光;;农村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李琼英;;基于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利益表达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卢昌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阶层关系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陆益龙;;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曹小华;;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培娟;;浅谈户籍制度背后的意义——从户籍制度看我国的城乡格局[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符婕;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法律制度[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翔;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董博;非单位青年组织归属方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田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章伟华;和谐社会视野下调控贫富差距与社会冲突互嵌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康志贤;公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邵静;;媒介仪式:媒介事件的界定与仪式化表述——以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范本[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朱杰;;仪式传播观浅议[J];当代传播;2007年02期
3 曾庆香;张敏;;认同·娱乐·迷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符号分析[J];当代传播;2009年05期
4 卞冬磊;;从仪式到消费:大众传媒与节日意义之生产[J];国际新闻界;2009年07期
5 王汉生;刘亚秋;;社会记忆及其建构一项关于知青集体记忆的研究[J];社会;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榴;;再唱《东方红》[J];歌海;2007年01期
2 吴有恒;;《东方红》这个歌[J];报刊荟萃;2006年09期
3 赵克红;;听《东方红》[J];诗刊;2009年19期
4 卫凌;《东方红》的曲调来源[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马燕萍;也谈歌曲《东方红》的由来[J];文史杂志;2005年02期
6 党音之;;《东方红》赏析[J];音乐天地;2006年01期
7 马东霞;;文而化之——浅析民歌《东方红》传承中的文化内涵[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3期
8 ;《东方红》歌词的来历[J];黄河之声;2008年24期
9 顾保孜;;电影《东方红》背后的故事[J];传承;2010年13期
10 李希凡;;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指路明灯[J];电影艺术;196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太阳;;《东方红》里的两首歌[A];文化战士天地[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新荣;《东方红》50年后再现经典魅力[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记者 张锦国邋谭磊 耿薇;佳县农村广播重新唱响《东方红》[N];陕西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权利冰;《东方红》魅力依然[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倪敏;党的生日 再次唱响《东方红》[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5 高峰 丁薇 李亮;艺术家深情回忆《东方红》[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婷;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的战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吴志菲;《东方红》诞生始末[N];中国档案报;2010年
8 宋晓华;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东方红》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6年
9 姜安;《东方红》从这里唱响[N];文艺报;2011年
10 顾育豹;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的台前幕后[N];团结报;2010年
,本文编号:1943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94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