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与政治认同的新秧歌运动
本文选题:国民认同 + 政治认同 ; 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摘要】: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对延安新秧歌运动进行了分析。提出延安新秧歌运动之所以能够广泛的展开是因为符合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对国民认同、政治认同的心理需求,这种心里需求必然要有一种民族力量的张扬与表现,“新秧歌”正好充当了这种力的载体。并从领袖指路和共产党人找寻自己的身体语言两个角度分析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研究了为适应民族新形象延安新秧歌运动对旧秧歌的改造方式。从而证明了新秧歌的舞蹈表达是统合在这种民族人同、政治认同的功能之下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thnic identity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vement of Yanan New Yangko.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Yenan New Yangko Movement was widely carried out because it met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their national and political identity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is kind of psychological demand must have a kind of national strength publicity and performance, "New Yangge" just served as the carrier of this force.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Yanan New Yangko Movement from the two angles of leader's guidance and communists' finding their own body language, and stud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Yanan New Yangko Movement to adapt to the new national image of Yanan New Yangko Movement. It proves that the dance expression of Xinyangge is integrated with the fun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
【分类号】:J7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荣;白旗寨秧歌满族属性初探[J];满族研究;1991年02期
2 雪漫;穴居东大荒[J];森林与人类;1999年07期
3 黄复;黄土地上过大年[J];旅游;2001年12期
4 赵鑫;陕北秧歌与东北秧歌动作风格的异同[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杨玺平;;啥事没有(小品)[J];戏剧文学;2006年01期
6 ;定州秧歌[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7 潘敏;;江淮秧歌[J];绿色视野;2007年10期
8 邢仁让 ,张松林 ,史丙生 ,刘燕青;定襄高跷秧歌叙谈[J];文史月刊;1994年01期
9 延川县文体局;;延川大秧歌[J];音乐天地;2011年07期
10 高苦舟;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民间舞蹈(秧歌)节 唐山丰南《篓子秧歌》徐水《狮舞》双双荣获最高奖[J];大舞台;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琳;;徒手秧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宫秀丽;;富锦秧歌之文化传承管窥[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董玉梅;;浅谈延安秧歌兴起的历史背景[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德峰;陆耀飞;;跳秧歌锻炼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方旭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杨雪红;林跃;;大众健身秧歌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孙永平;范巍;马策;;从体育社会学视角透析沈阳群众秧歌活动的演变与体育功能[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10 韩晓莉;;从祁太秧歌看晋中社会女性观[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凯 谢淑惠;阜城大秧歌潇洒扭起来[N];农民日报;2006年
2 杨国兴;承德话剧团推出大型轻喜剧《扭起同和大秧歌》[N];承德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胡芳;红绸彩扇万众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严正;红火的延安新秧歌[N];中国老年报;2002年
5 马利华 通讯员 田雨;扭出“和谐”来[N];承德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晓丽;横山老腰鼓获“最佳风采奖”[N];榆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田宏杰;欢欢喜喜过个“文化”年[N];开封日报;2009年
8 秋思;说说东北大秧歌[N];中国审计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燕;庄稼人的日子赶上城里人[N];中国体育报;2009年
10 林力平;二○○八年舞蹈动态与亮点述评[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殷俊玲;盛世繁华[D];山西大学;2005年
5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风林;社区公园休闲生态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7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进;流亡异邦的中国文学:张爱玲的启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俞楠;“文化认同”的政治建构: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珊;陕北绥德秧歌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郝卫平;八大角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扈松松;《渔灯秧歌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慧娟;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D];山西大学;2011年
5 李晓颖;传统民间舞蹈——赤峰秧歌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梦莹;论黑龙江省花棍秧歌的教学现状与发展[D];延边大学;2012年
7 王媛;辛安村音乐文化的调查与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8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唐丽娜;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认同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王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获取新解放区农民政治认同的方法(1949-195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99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