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民族歌舞的艺术与资本逻辑——《云南映象》十周年启示
[Abstract]:In 2014, Yunnan Images launched its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at the National Grand Theatre. At the same time, Yunnan Yang Lip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 Ltd. became the first dance performing arts company in China to enter the new third board.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how Yang Liping maintained the "original ecology" quality of Yunnan Image and the "derivative ecology" adaptation is a question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Yang Liping's works and images are gradually being attacked to create exquisite popular cultural products, and its significance is to enrich our emphasis on "integra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cultural market, "Yang Liping phenomenon"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cultural event" to "entertainment event". What does it mean for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
【分类号】:J7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慕羽;“原生态” 改造了原生态——看《云南映象》[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慕羽;;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话语立场[J];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2期
3 慕羽;;“莞产”概念音乐剧《王二的长征》的艺术与产业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郭宗海;;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的职能[J];社会科学家;2010年12期
5 慕羽;;从《云南映象》到《藏谜》:当“原生态”少数民族舞蹈成为大众文化商品[J];艺术评论;2007年12期
6 谢炜;中国当代戏剧中的新模式化现象[J];文艺争鸣;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婷;;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2 赵志浩;;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哲学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罗松涛;;《论历史概念》:历史的辩证意象——兼论本雅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黄学胜;;主体性哲学的困境与出路[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5 王学博;;小说《香水》对启蒙理性的反思[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糜海波;;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前提[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7 李智慧;;“贫穷色情”下的文化霸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8 王利涛;;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论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张波;;技术语境下的艺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陈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其发展脉络[J];科技和产业;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乔国强;;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刘冰清;韦小鹏;徐桂兰;徐杰舜;;原生态文化研究综述[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3 李三达;;走向解放的“老农”——论后现代艺术的观众[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8 姜海波;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谷立平;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社会责任缺失[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万维玮;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新革命历史小说[D];南昌大学;2010年
5 邹玉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伟雄;技术进步视阈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荀利波;古敢水族《吞口》舞创作的文化背景与价值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杨月华;天津文化产业中的相声演出市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周党;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及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慕羽;“原生态” 改造了原生态——看《云南映象》[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潘丽;;试论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的精神功利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温锦英;;旅游市场竞争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7期
4 朱丽丽;;民族话语、视觉奇观与消费主义——2010春晚的表征与传播[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1年02期
6 王一川;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以文学艺术为范例[J];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明文军;“学院派民间舞”的学术与社会价值[J];舞蹈;1999年06期
8 斯琴塔日哈;我的两点不成熟的想法[J];舞蹈;1998年01期
9 慕羽;;建立健康的中国音乐剧的运营生态[J];艺术评论;2007年09期
10 桑德诺瓦;;再论“原生态”音乐[J];音乐探索;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立琪;《云南映象》能否赶超《大河之舞》?[J];商务周刊;2004年09期
2 慕羽;“原生态” 改造了原生态——看《云南映象》[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赵毅;《云南映象》耀京华“文化旋风”拂神州[J];今日民族;2004年06期
4 冯双白;《云南映象》:有根的艺术[J];艺术评论;2004年06期
5 许锐;卸妆·《云南映象》[J];艺术评论;2004年06期
6 刘晓真;《云南映象》的“原生态”悖论[J];艺术评论;2004年06期
7 林艺,王佳;《云南映象》模式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云南映象》大步走向产业化[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3期
9 缪开和;;《云南映象》的艺术魅力和市场秘诀[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6期
10 何海飞;;关于《云南映象》的解读[J];艺苑;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安玲;;消费品牌:从“《云南映象》后”到“后《云南映象》”[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2 刘丽;;“原生态歌舞”:是市场标识,还是艺术的现实?[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华;《云南映象》公演三周年庆典举行[N];云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黄华;《云南映象》在日本东京首演成功[N];云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黄华;《云南映象》赴日本商演归来[N];云南日报;2008年
4 黄华;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大步走向国际市场[N];西部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熊玲;从《云南映象》到《云南的响声》[N];云南日报;2009年
6 吴珊;《云南映象》未因公司解散而停演[N];西部时报;2009年
7 记者 熊玲;二次赴日本商演《云南映象》再展魅力[N];云南日报;2010年
8 吕天路;《云南映象》模式开辟民间艺术的新天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杨展;《云南映象》恰如金花第六朵[N];北京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晓华;杨丽萍:倾情打造《云南映象》[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莎;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刘浈;论《云南映象》的“原生态”文化内涵与理论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娟;论“云南映象”的美学特征[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路启龙;演艺产品品牌运营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5 唐自然;从《云南映象》看我国文化产业生态环境[D];中南大学;2008年
6 赵斯文;论杨丽萍舞剧《云南映象》的原生态表现特性[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221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22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