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青海民间节令舞蹈与周代祭祀乐舞

发布时间:2018-12-20 09:13
【摘要】:青海民间节令舞蹈与周代祭祀乐舞功能相同,基本队列人数相近,八大光棍和髦舞、莫合则等与干舞、花棒子与|e舞、蜡花女与楄舞、四片瓦与皇舞的舞具相似,二者间应该有共源关系,甚至一定的源流关系。现代民间节令舞蹈应该是以古代祭祀舞蹈为主干,吸收了傩舞和百戏内容发展来的。
[Abstract]:The folk festival dance in Qinghai has the same function as the sacrifice dance in the Zhou Dynasty, and the basic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procession is similar. The eight bachelors and the fashion dance, the Mo he Ze dance and the dry dance, the flower stick and the e dance, the wax flower girl and the Wu dance, and the four tiles and the emperor's dance are similar. There should be a common sour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or even a certain source-stream relationship. Modern folk festival dan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ncient sacrificial dance, absorbing the Nuo dance and the content of the hundred operas.
【作者单位】: 青海省图书馆
【分类号】:J72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新;吐谷浑与昆仑玉[J];中国史研究;2001年01期

2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4 允春喜;民本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汤惠生;藏族饰珠“GZI”考略[J];中国藏学;1995年02期

7 徐世晓,赵新全,孙平;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1年05期

8 黄士吉;论《孙子》的语言艺术[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徐杰令;春秋时期联姻对邦交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赵德祥;;我国历史上沼泽的名称、分类及描述[J];地理科学;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泽兰;钟琴;余蔚梁;;驳所谓“不落夫家”[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徐杰令;;略论春秋邦交中的使节[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李宏复;枕顶绣的文化意蕴及象征符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4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佘正松;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树声;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詹绪左;《祖堂集》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才桢;关于宋代绘画中的国家观念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2 冯晓华;影响我国数学课程演进文化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邓玉霞;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和弘扬[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蓉;《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闵融融;论“五·四”以来新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革[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秋芳;文化的流失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刘渝;巴蜀文化青铜兵器的虎图形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赵建林;魏晋“春秋决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孟红;汉代社会生活与礼法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87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387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