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情景中的象征与转化——以木鼓舞鼓点叙事结构分析为例
[Abstract]: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Qiandongnan, Guizhou Province, Miao Drum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Taijiang County. The basic modeling, drum rhythm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wood inspir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memor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y are the embodiment of the Miao nationality's social history,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utlook on life and world outlook. I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local people's body movement and behavior style and the spiritual projection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 The main function of wooden inspiration in the ceremony of "drum and Tibetan festival" of Miao nationality is to sacrifice ancestors, and the memory of Miao migration history is carried in the ritual of sacrifice.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meaning have taken place in wooden inspiration, and its ritual situation, action meaning and function have all changed, from the historical memory function of sacrificing ancestor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the Miao image display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value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its significance reflected by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wooden drum in the ritual scen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7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章;《银杏》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点[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盛文庭;三味书屋中的“松鹿图”辨解[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3 张如法 ,王文金;政治图解必然导致曲解——谈毛主席诗词注释和教学中的一些错误倾向[J];中州学刊;1980年01期
4 夏康达 ,赵沛霖;论《离骚》的艺术构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王家伦;朱信忠;;谈“解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文尧;;《秘密使命》评介[J];世界知识;1980年14期
7 朱延庆;;谈散文的结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公兰谷;;论《狂人日记》[J];文学评论;1980年03期
9 吴辰旭;;诗味·风格·个性——政治抒情诗小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莫玉复;;谈《凤凰涅i谩分械姆锘诵蜗骩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德民;;君子人格:荀子社会理想的主体呈现[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蔡铁民;;惠东妇女头饰辨折——兼与泉、莆妇女头饰比较[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3 程蔷;;葫芦文化和中国人的宇宙意识[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刘小幸;;祖灵崇拜、母体崇拜与葫芦[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曾祥委;;葫芦、双鳌:盘古、伏羲、女娲——粤北客家大庙祖先崇拜图腾解读[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陈道德;;论《易经》的符号系统[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侯仁之;;学会成立标志新阶段开始——在中国紫禁城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8 王贵祥;;古明堂秦极庙与宋明天子正衙[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9 楼庆西;;论宫殿与坛庙建筑中的象征手法[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10 彭振戈;;关于摄影语言的思考[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燕云;民生银行能否激活新行情[N];中国证券报;2000年
2 李正风;诺贝尔奖与科学的社会承认[N];科技日报;2000年
3 焦国标;文体基因也要保护[N];北京日报;2001年
4 殷志强;汉代穿璧——玉璧含义的新变化[N];中国文物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峥;百姓能否沾光[N];华夏时报;2001年
6 东信;中美关系进入理性时代[N];中国财经报;2002年
7 江晨;赠送宝石学问多[N];中国矿业报;2002年
8 张继;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3年
9 赵群;设计之文化意义初探[N];中国包装报;2003年
10 单木;色彩是意念的表达[N];中国包装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2 艾菊红;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焦小婷;多元的梦想[D];河南大学;2006年
5 刘晓光;景观象征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Michael K.Yen;荣格原型心神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角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燕丽;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象征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兵;论《伤逝》的内在意蕴和象征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红艳;《印度之行》象征主义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凤;《麦克白》中的想象、幻象和超自然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仪;莨苕叶饰漩涡纹样研究——图案的本体研究之一[D];苏州大学;2001年
5 张剑;月亮神话母题的象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申仁淑;论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7 陶慧;中西文化中数字的象征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8 范冰;对尤金·奥尼尔剧作中“海”的意象的阐释[D];外交学院;2002年
9 张蕾;浅探中国传统纹样的象征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春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94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39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