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艺术——文学修辞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Abstract]:As a medium for human beings to exchange ideas, spread information and express emotions, positive languag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even on the culture itself. Literature, as the art of language, is called the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center" of rhetoric. In the long academic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people have always defined rhetoric as the art of persuasion, and there is a description of rhetoric as early a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prose "Shuo Wen Jie Zi". Repair and decoration are synonyms, often used in ancient times. For example, Confucius said, "for the sake of your life, you will be able to create it. Uncle Shi will discuss it. You will be decorated with a pedestrian's Zi Yu, and Dongli Zi will be polished."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产业形态区域舞蹈创作策略研究》(12DE22)
【分类号】:J7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莉;;中国“红”色舞蹈的象征意义[J];大众文艺;2013年17期
2 闾海燕;;隐喻与象征的区别[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宝研;对隐喻的浅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瞿明安;;论象征的基本特征[J];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婷;康媛媛;;从文化象征角度谈中国传统节日旅游的发展——以端午节为例[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2 胡建文;王文斌;李玉文;万义;白晋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用器具的象征人类学阐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杨春艳;;方法与文化形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余舒;;彝族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婷;;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6 金丽华;;电影《饥饿游戏》中学舌鸟的象征意义[J];电影文学;2014年08期
7 邓媛媛;;隐喻研究的演进历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02期
8 葛政委;;对散杂居湖北侗族的祖先崇拜的阐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丽娟;;东北农村婚礼仪式的象征意义[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4期
10 陈兴贵;;从《金翼》看东南汉族的民俗及其象征意义[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瞿天凤;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王金玲;前拉斐尔派艺术家罗塞蒂绘画的时间景观[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慕云;大学仪典教育功能的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云云;司法权威提升的路径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向华;学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齐那尔·阿不都沙力克;哈萨克族食肉文化及其象征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谚;武夷山茶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傅霜;高校学位授予仪式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郑金勇;现代汉语“前、后”隐喻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8 李红真;论学校常规活动仪式的育人功能[D];河南大学;2009年
9 曾令健;法人类学视野中的纠纷解决仪式[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黄晓;“抓周”仪式的文化解读[D];安徽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安军,郭贵春;科学隐喻的本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3期
2 张远山;从赋比兴到整体象征[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7期
3 何星亮;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流行曲歌词别扭及其它[J];音乐世界;1993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柳江虹;命题歌词的创作[N];音乐周报;2002年
,本文编号:2404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404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