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论小花苗芦笙翻旮旯表演项目的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19-06-19 09:28
【摘要】:在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比赛中,贵州六盘水地区选送的苗族芦笙翻旮旯以其粗犷豪放的舞姿,高难度的技巧,激情演绎着苗族曲折悲壮的奋斗史。是小花苗地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反映了小花苗人的精神交往、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Abstract]:In the 9th National People's National Games performance project competition, the Miao Lu Sheng, the Miao, selected and sent by the Liupanshui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is the most difficult skill, and the passion for the Miao and the Miao people's twists and turns. I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carrier to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in the small flower-seedling area. It reflects the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the aesthetic taste, the customs and the ideal pursuit of the small-flower-young people.
【作者单位】: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J7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雯鹤;卢玲;;赫章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与文化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2 王化伟;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3 ;贵州民族知识集锦[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4 龙文波;;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治勇;;纳雍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社会学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2 黄平波;;黔东南苗族“芦笙舞”做为体育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陈世军;;彝汉地名探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孙荪;;我国民族服饰图案文化及审美研究[J];大舞台;2012年12期

5 韩郸;张兴强;;纳雍县薇菜资源分布及生境调查[J];绿色科技;2012年07期

6 余佳;;苗族芦笙文化的现状及思考[J];艺术教育;2009年09期

7 安华文;;苗族民间舞蹈芦笙舞教学意义研究[J];音乐大观;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朵;纳雍方言内部差异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陈世莉;瑶族长鼓舞文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大兵;论象征在民俗中的表现及其意义[J];民俗研究;1994年03期

2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三棒鼓的考察研究[J];音乐研究;2002年03期

3 杨漺;穿在身上的史诗图腾——论苗族女性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1992年04期

4 梁钰珠;苗族服饰文化考略[J];民族艺术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土;;苗族芦笙的源流[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2 王世尝;;芦笙之乡的芦笙之家[J];乐器;1991年02期

3 农峰;芦笙声声脆——谈广西融水苗族芦笙[J];中国音乐;1992年02期

4 宫敬慧;李咏兰;;屏边苗族芦笙文化初探[J];艺术教育;2006年12期

5 戴进权;;苗族芦笙起源浅谈[J];民族艺术;1992年04期

6 阿土;;苗族芦笙舞滚山珠[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7 阿土;;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鼓龙鼓虎)[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8 田联韬;;芦笙是什么?——评杨方刚《芦笙乐谭》[J];中国音乐;2010年04期

9 罗昭伦;;笙舞翩跹踩山会[J];风景名胜;1998年11期

10 余富文;;苗族芦笙芒筒及其改良[J];乐器;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秀玲;;一条充满生机的智慧之河——论先秦诸子散文的审美价值[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杨琴;;教师礼仪也重要[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李城希;;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关于《真我集》的审美价值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的讨论[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4 赵伯飞;刘樝;;哲学视野中的价值论美学浅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董晓红;;搭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桥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透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王中珍;;融合编辑审美要素,展现期刊科学之美[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姜耕玉;;试论陈白露一类人物的审美价值[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李春喜;;对军旅戏剧审美价值的提升和超越——90年代以来总政话剧团的创作回顾[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10 朱明海;;翻译审美批评的共识真理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艳玲;第八届省民运会在昭通举行[N];大理日报(汉);2006年

2 周之江邋刘卫宏;表演项目评出金银铜奖[N];人民日报;2007年

3 建华;民运会上我省表演项目“大丰收”[N];青海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杨红川;云南代表团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15个参赛表演项目通过专家评审[N];云南日报;2007年

5 王玉宾邋赵向南;我省共摘取2金2银4铜[N];山西日报;2007年

6 特派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徐世书;我省健儿载誉归来[N];海南日报;2011年

7 鲍勇剑;请斟半杯咖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9 董耀章;寓真抒情诗的审美价值初探[N];山西日报;2004年

10 张延 张明哲 袁宝银 王平 廖建民;演绎文化整合旅游[N];济宁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明海;许渊冲翻译研究:翻译审美批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徐东树;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比德观[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5 孙伟科;《红楼梦》美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倪骏;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与审美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7 陈定家;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孙恩扬;泼墨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冬梅;论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学审美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莉;高中小说中风情画的审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宪伟;试论水彩画表现中的装饰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焕;“真”与“美”[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安娜;凝固之乐舞、立体之史诗[D];河北大学;2006年

6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瑶;论知识的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由欣悦;秦观词:和谐之美的艺术典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姗;基于美学视角对体育广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树林;科学教育影视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2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502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