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仁风镇鼓子秧歌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13:39
【摘要】: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其中,济阳鼓子秧歌是鼓子秧歌的典型代表。鼓子秧歌原称“跑十五”、“闹十五”、“扮玩儿”,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统称为“鼓子秧歌”并沿用至今。鼓子秧歌是萌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发展起来的集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一直被称为北方民族舞蹈的代表和山东秧歌之首,它是盛开在齐鲁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以沉稳与粗犷的艺术风格、严谨有序的表演程式、特有的艺术与社会价值彰显其独特魅力,并不断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展。本次论文,将运用田野调查法以济阳县仁风镇流河村的鼓子秧歌为调查起点,对鼓子秧歌的起源、艺术特点与价值、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的梳理、分析和探索。文章的引言部分从选题的来源着手,通过对鼓子秧歌研究成果的分类和梳理,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文章正文部分由以下五章组成:第一章:鼓子秧歌概述。这一部分以文献资料为基点,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鼓子秧歌的历史源流、生存环境、演出程式、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力求对鼓子秧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章:鼓子秧歌的艺术特色。这一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从鼓子秧歌的本体出发,分析了鼓子秧歌的场图、角色、舞蹈、乐队。第三章:鼓子秧歌的价值与功能。笔者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鼓子秧歌在娱乐与教育、交际与健身方面的价值以及在传承民俗文化上所发挥的功能,这正是鼓子秧歌存在的重要意义。第四章:鼓子秧歌的发展现状。本章主要对仁风镇流河村鼓子秧歌的演出现状、演员现状、观众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状分析发现其所面临的问题,以求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五章:鼓子秧歌的发展对策。针对鼓子秧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策略,力求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艳文;从戏曲改革看文化建设的意义[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琼;山东省商河鼓子秧歌舞蹈语汇体现与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9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29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