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22:24
【摘要】:作为历史文化记忆的民族舞蹈文化是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形成沉淀了本民族历史文化,是白裤瑶先民们想象力、创造力、文化意识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及文化底蕴。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不仅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展现着白裤瑶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审美模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在广西南丹白裤瑶乡实地采风所搜集的信息资料与舞蹈学、舞蹈美学、民族美学等学科知识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案例分析法对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进行审美研究,剖析它的审美表现与审美内涵,进而总结出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审美功能,探索它的美学价值。首先,从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历史文化演绎出发,分析了白裤瑶猴鼓舞的历史起源、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形成背景及发展现状,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简单介绍研究背景;然后根据采集的视频资料,以外在直观的视角从“蹲颤”动律和模仿性动作两个方面归纳了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审美表现;接着从舞蹈动作、起源文化、服饰文化、伴奏音乐、铜鼓文化五个角度探究了它的内在的审美内涵;最后,从以上审美表现与审美内涵中分析出了它的审美功能。本文对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审美研究对少数民族舞蹈美学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也对本民族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拓展和推动作用,深度挖掘了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审美的价值与作用,彰显了猴鼓舞的非凡魅力,弘扬了白裤瑶族群文化。因此,必须大力发挥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审美功能,吹响积极保护与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号。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722.2
【图文】:

猴子,舞步,民族传统文化,舞蹈动作


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审美研究逡逑出了舞者的舞蹈智慧,更表现了猴子顽强的生命活力。逡逑图2-1胯下击鼓逡逑Picture邋2-1邋Drum邋Beating邋between邋Two邋Legs逦S邋2邋2邋下腰击5支逡逑Picture邋2-2邋Drum邋Beating邋by邋Stooping邋Down逡逑._邋嫌逡逑图2-3空中的腾跃逦图2-4背后双棒合击逡逑Picture邋2-3邋Aerial邋Prance逦Picture邋2-4邋Back邋Two-rod邋Punch逡逑有经验丰富的老舞者则将猴子拟人化、生活化,模仿(想象中)猴子喝醉酒之后的逡逑样子。在第三段舞蹈中,舞者的运动路线与上述一样,但腾跃动作较低,舞步一深一浅,逡逑前前后后的重复着,显得沉重且笨拙,身体随重心左右摇摆,头部也随之来回晃动。这逡逑样的动作虽不似上述舞蹈动作那样激烈粗狂、热情奔放,但却是将“醉猴”形象刻画得逡逑入木三分,增添了舞蹈的滑稽性、趣味性之余也增加了舞蹈的亲和性,使舞蹈更加贴近逡逑生活,更“接地气”。逡逑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发展到现在已经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这一逡逑切都得益于南丹白裤瑶族淳朴的民风及白裤瑶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直逡逑到现在

猴子,舞步,民族传统文化,舞蹈动作


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审美研究逡逑出了舞者的舞蹈智慧,更表现了猴子顽强的生命活力。逡逑图2-1胯下击鼓逡逑Picture邋2-1邋Drum邋Beating邋between邋Two邋Legs逦S邋2邋2邋下腰击5支逡逑Picture邋2-2邋Drum邋Beating邋by邋Stooping邋Down逡逑._邋嫌逡逑图2-3空中的腾跃逦图2-4背后双棒合击逡逑Picture邋2-3邋Aerial邋Prance逦Picture邋2-4邋Back邋Two-rod邋Punch逡逑有经验丰富的老舞者则将猴子拟人化、生活化,模仿(想象中)猴子喝醉酒之后的逡逑样子。在第三段舞蹈中,舞者的运动路线与上述一样,但腾跃动作较低,舞步一深一浅,逡逑前前后后的重复着,显得沉重且笨拙,身体随重心左右摇摆,头部也随之来回晃动。这逡逑样的动作虽不似上述舞蹈动作那样激烈粗狂、热情奔放,但却是将“醉猴”形象刻画得逡逑入木三分,增添了舞蹈的滑稽性、趣味性之余也增加了舞蹈的亲和性,使舞蹈更加贴近逡逑生活,更“接地气”。逡逑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发展到现在已经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这一逡逑切都得益于南丹白裤瑶族淳朴的民风及白裤瑶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直逡逑到现在

原地


舞蹈动律是指在一个完整的舞蹈组合、舞蹈作品或舞剧中,由一个带有主题性的动逡逑作以及其他的配合性动作所构成的动作组合。在白裤瑶猴鼓舞中,有一个贯穿整个舞蹈逡逑的动律一一邋“蹲颤”动律,可以说,猴鼓舞当中所有的原地击鼓(图3-1)、跳动击鼓逡逑(图3-2)及行进中的动作(图3-3)都是在这一动律上完成的。“蹲颤”动律形成于逡逑白裤瑶人民的日常生活体态,体现出了山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状态。逡逑论及“颤”,猴鼓舞的“蹲颤”与藏族的“颤膝”有本质上的区别。上文所述,藏逡逑族“颤膝”动律的形成受到了高原地理环境与生活中繁重劳役的影响,这一点与白裤瑶逡逑猴鼓舞“蹲颤”动律的成因相似,但是藏族“颤膝”动律重拍向下,白裤瑶“蹲颤”重逡逑拍向上。并且,在猴鼓舞中,除了原地的主题性动作蹲颤外,还有往上的“跳跃”与“腾逡逑跃”两个配合性动作。除此之外,藏族“颤膝”动律在踢踏组合中强调膝部连续不断地逡逑做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弦子组合时则要求膝部做连绵不断的柔初的屈伸。无论快速还逡逑是慢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尤佳;贺平;;中国鼓的民族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解读——以陕西省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7期

2 杨荔;;舞蹈艺术的审美组成与审美价值刍议[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李妮娜;;浅淡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文化特征[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6期

4 磨现强;;白裤瑶服饰文化刻录的上古文明[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谢军;;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简史——广西白裤瑶服饰图案简析[J];魅力中国;2009年28期

6 韦丽春;文展;;白裤瑶铜鼓舞价值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韦金玲;;论桂西北白裤瑶铜鼓舞基本特征及形成因果——用“舞蹈生态学”原理剖析[J];电影评介;2008年20期

8 马志伟;;南丹白裤瑶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舞完好传承之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9 徐金文;;斑斓的记忆——白裤瑶服饰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卢艺化;;红水河畔话铜鼓[J];当代广西;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敬静;白裤瑶传统纺织工艺[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2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智英;白裤瑶铜鼓文化及其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刘莉;白裤瑶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4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54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