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锡伯族贝伦舞的衍生及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0-07-20 14:02
【摘要】:五十六个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瑰宝,长久以来都被国家和各类民间组织尽心守护,使其独特魅力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形势下,着重强调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及主体的多样性发展,在文化、思想、行为等各方面突显个性特征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秉持多样性发展思想,通过对新疆艺术学院整理的锡伯族舞蹈教材的分析,回望其民族舞蹈形成的背景环境以及变迁历程,再落脚于本土民间舞蹈兴盛之地,反观贝伦舞从民间形态到教学形态模式转变中的得与失。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主要阐释了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锡伯族民间形态贝伦舞的生成及发展环境,从宏观角度概述清朝锡伯族从东北迁徙的历史及政治因素,途经7000余公里带来的文化冲击,使贝伦舞发生的变化。而西迁至伊犁驻扎后,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锡伯族自古沿袭至今的宗教信仰、礼仪习俗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则是构成现今新疆锡伯族贝伦舞鲜明的舞蹈文化特点形成的背景因素;第二章是锡伯族民间形态贝伦舞的形态与类型,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贝伦舞的舞蹈形态、舞蹈种类和音乐特点,并以本体动作和动律为对象,与临近民族舞蹈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剖析其他民族舞蹈动律、步伐等对锡伯族贝伦舞的影响;第三章是锡伯族教学形态贝伦舞的衍生历程,结合访谈内容和实例教材内容解析,阐述锡伯族贝伦舞教材建设的理念及目的,并根据新疆艺术学院当前针对新疆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环境的现况,论述地方性艺术院校特色课程设置的意义和价值,再进一步延展出衍变为教学形态贝伦舞的未来发展趋势。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篇论文重要观点的总结,并谈及对教材建设的体会及感悟。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锡伯族贝伦舞进行调查研究,为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舞蹈教材的编撰及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民族舞蹈文化特色提供了理论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2
本文编号:2763540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车延芬;;书写、结构与仪式——舞蹈的人类学解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何永明;;锡伯族西迁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3 关伟;;多元文化格局下的锡伯族传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2期
4 肖学俊;韩芸霞;;论锡伯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性保护[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兰;苗族反排木鼓舞之教材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3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6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