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德江土家炸龙文化遗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1:39
本文是将生活在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与大娄山之下的德江县土家族作为研究主体,将因在元宵节中土家民众欢庆享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德江土家炸龙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本文将对属于德江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土家炸龙活动进行全景文本展现,从而剖析活动背后所“隐秘”的东西,以指引类似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未来发展,进而试图构建新文明下的体育文化形态。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德江土家炸龙,以一种独特的、全新的体育形式演绎。近年来,作为遗存的德江土家炸龙逐渐从封闭仪式活动中走向更宽阔的舞台,成为区域知名的体育活动形式存在。其活动规模宏大,参与人群数以万计,这项体育活动被作为本土独有的文化知识进行普及,逐渐成为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枢纽,也被看作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参考利用的教材。所以借助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去描绘德江土家炸龙活动的全景,去揭示活动现象背后关于文化、社会层面的隐秘,探寻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境遇。尤其是对关于“炸”的意义所指,对舞龙者与观者心理描述,剖析主体心理特征与精神诉求,从而达到为类似民族传统体育所用。主要结论认为:德江土家炸龙肇始于求雨,过渡成纳祥活动,它作为特殊的体育运动形式,具有育人效应、促进和谐、强健体魄、民族认同、文化回归的功用,对类似的民族传统体育、当下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性,同时对构建新文明下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722.2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选题的相关研究动态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2 遗存中的文化表述:对德江土家炸龙描述
2.1 土家炸龙时间与地点
2.1.1 炸龙的时间与时间特征
2.1.2 炸龙的地点及地点特征
2.2 炸龙前的准备
2.2.1 炸龙前的物质准备
2.2.2 炸龙前的仪式准备
2.3 德江土家炸龙过程的文本呈现
2.3.1 炸龙前的活动
2.3.2 炸龙与炸龙后的活动
2.4 对“炸”的现象描述
2.4.1 现场“炸”的实况
2.4.2 参与活动的人群
3 遗存中的社会基础:对炸龙中“炸”的深层解析
3.1 “炸”元素情结
3.1.1 访谈中“火与炸”的文本
3.1.2 炸”元素背后的价值导向
3.2 主体心理的剖析
3.2.1 对舞者的心理解析
3.2.2 对观者的心理解读
3.3 空间认同
3.3.1 文化空间认同
3.3.2 生存空间认同
4 遗存中的文化表征:对德江土家炸龙文化的揭示
4.1 自我价值的展示
4.2 受众群体的认同
4.3 文化回归的需求
5 文化遗存的未来航向: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性反思
5.1 德江土家炸龙在共性中突出个性
5.1.1 共性表现形式
5.1.2 个性表现形式
5.2 德江土家炸龙从酬神中走向育人
5.2.1 酬神的表现形式
5.2.2 育人的表现形式
5.3 德江土家炸龙从单一中走向多元
5.3.1 单一的现象分析
5.3.2 多元的现象阐述
5.4 德江土家炸龙从仪式中走向展演
5.4.1 仪式现象背景
5.4.2 展演表现形式
5.5 德江土家炸龙从封闭中走向开放
5.5.1 封闭的本质描述
5.5.2 开放的现象书写
6 遗存中的社会关怀:构建新文明下的体育文化形态
6.1 筑构身体文化
6.1.1 塑造强健体魄
6.1.2 崇尚强者精神
6.2 建设全新体育文化
6.2.1 守护传统体育文化
6.2.2 回归体育文化自强
6.2.3 构建新时代体育文化
6.3 构建育人效应
6.3.1 树立育人精神
6.3.2 弘扬民族认同
6.3.3 营造和谐环境
6.3.4 促进经济发展
7 结论
7.1 历史、社会、文化
7.2 德江土家炸龙遗存文化
7.3 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展望
8 附录
附录1 针对德江土家炸龙舞龙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2 对观者的访谈提纲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8474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722.2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选题的相关研究动态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2 遗存中的文化表述:对德江土家炸龙描述
2.1 土家炸龙时间与地点
2.1.1 炸龙的时间与时间特征
2.1.2 炸龙的地点及地点特征
2.2 炸龙前的准备
2.2.1 炸龙前的物质准备
2.2.2 炸龙前的仪式准备
2.3 德江土家炸龙过程的文本呈现
2.3.1 炸龙前的活动
2.3.2 炸龙与炸龙后的活动
2.4 对“炸”的现象描述
2.4.1 现场“炸”的实况
2.4.2 参与活动的人群
3 遗存中的社会基础:对炸龙中“炸”的深层解析
3.1 “炸”元素情结
3.1.1 访谈中“火与炸”的文本
3.1.2 炸”元素背后的价值导向
3.2 主体心理的剖析
3.2.1 对舞者的心理解析
3.2.2 对观者的心理解读
3.3 空间认同
3.3.1 文化空间认同
3.3.2 生存空间认同
4 遗存中的文化表征:对德江土家炸龙文化的揭示
4.1 自我价值的展示
4.2 受众群体的认同
4.3 文化回归的需求
5 文化遗存的未来航向: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性反思
5.1 德江土家炸龙在共性中突出个性
5.1.1 共性表现形式
5.1.2 个性表现形式
5.2 德江土家炸龙从酬神中走向育人
5.2.1 酬神的表现形式
5.2.2 育人的表现形式
5.3 德江土家炸龙从单一中走向多元
5.3.1 单一的现象分析
5.3.2 多元的现象阐述
5.4 德江土家炸龙从仪式中走向展演
5.4.1 仪式现象背景
5.4.2 展演表现形式
5.5 德江土家炸龙从封闭中走向开放
5.5.1 封闭的本质描述
5.5.2 开放的现象书写
6 遗存中的社会关怀:构建新文明下的体育文化形态
6.1 筑构身体文化
6.1.1 塑造强健体魄
6.1.2 崇尚强者精神
6.2 建设全新体育文化
6.2.1 守护传统体育文化
6.2.2 回归体育文化自强
6.2.3 构建新时代体育文化
6.3 构建育人效应
6.3.1 树立育人精神
6.3.2 弘扬民族认同
6.3.3 营造和谐环境
6.3.4 促进经济发展
7 结论
7.1 历史、社会、文化
7.2 德江土家炸龙遗存文化
7.3 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展望
8 附录
附录1 针对德江土家炸龙舞龙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2 对观者的访谈提纲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军;张学飞;;德江世居土家族传统体育活动“舞龙炸龙”商业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5年06期
2 冯建洪;陈小丽;文叶飞;;祥龙飞舞庆丰年——德江县土家舞龙炸龙文化节活动剪影[J];当代贵州;2015年12期
3 钱应华;;仪式与功能:体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宾阳舞炮龙[J];柳州师专学报;2015年01期
4 张运典;;土家元宵炸龙舞[J];中国民族;2014年04期
5 傅泊霖;文媛;;德江炸龙闹元宵[J];当代贵州;2014年06期
6 徐国成;伍广津;;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体育科技;2013年05期
7 伍广津;何飞;李婷婷;;宾阳炮龙节历史与社会价值[J];运动;2013年14期
8 文叶飞;张凤琴;杨颖君;张运典;;德江:土家炸龙文化浸润人心[J];当代贵州;2013年08期
9 于漪;于贵和;吴绍奎;;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德江土家族传统炸龙活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10 涂传飞;;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变迁[J];体育科学;2010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韦阳;城镇化发展对宾阳炮龙节演进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何飞;广西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3 钟元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俗体育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8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85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