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甘肃酒泉社火“地蹦子”的调查研究与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8 19:22
   “地蹦子”俗称“老社火”,因其阵式多样、鼓乐动听、角色风趣、载歌载舞、有说有唱的表演,为民众之喜爱。它流行于酒泉市周边的银达、果园、泉湖、上坝、西峰、铧尖等乡镇以及酒泉市金塔县一带。其历史悠久,传承中原传统文化,又长期扎根于塞外河西这一独特地域中,受到了西北特有的生态环境、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融等因素的影响,融合了边塞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舞蹈文化的视觉和非遗保护的视角,对甘肃酒泉社火“地蹦子”的历史文化、表演形态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由表及里的探究蕴藏其中的文化功能,对其现状的发展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分析,以记录和保护酒泉社火“地蹦子”,实现在文化价值吐故纳新和优化发展的历史形态中有效延续。文章包括绪论和四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研究进程与成果。第一部分梳理甘肃酒泉的地理生态环境以及历史人文背景。第二部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酒泉“地蹦子”的起始源流等相关民间传说,并对其表演样态进行考察概述。第三部分尝试性地对于酒泉社火“地蹦子”的文化探究做了简单分析和印证。第四部分运用数据分析法对于酒泉社火“地蹦子”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前期的调查基础上,对于如何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722.21
【部分图文】:

酒泉市,甘肃省,位置


图 1—1 酒泉市在甘肃省的位置①宽约 550 公里,总面积 19.2 万平方公里,约占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处阿尔金山东段和尔金山主峰高达 5798 米,祁连山脉山体庞大,河流,分疏勒河、黑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均水源条件,自然的划分为洪水区和泉水区。毗青海,西邻新疆,北届内蒙古,是古代中原通的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在这里祁连山脉连独特的戈壁奇景;在此形成盆地,清泉碧波,沙风光。

文件,民间舞,膏药,舞姿


都会在村外的空旷场地上,或男女老幼围火欢跳,载歌载舞,释放终日着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凉乐伎图》其人物形象、服饰、舞姿与时由吴晓邦先生著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彩的民族民间乐舞艺术和古代繁盛的《西称为能歌善舞的乐舞之乡②。也是由于地现了各地不同的个性。河西走廊的舞蹈以如《地蹦子》、《膏药灯》、《攻鼓子》

中央音乐学院,名录,甘肃省,酒泉


2014 年 8 月 31 日,中央音乐学院丝路采风团来到酒泉,“地蹦子”代表酒泉社火向专家们表演展示了酒泉人民的风采,并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代表团学跳和记录了相应的舞步和场图。(图2—3)2016 年 6 月 11 日,参加了酒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图2—4)2016 年 9 月 20 日,在甘肃敦煌参加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系列演出。(图2—5)图 2—2 2006 年甘肃省非遗名录 图 2—3 中央音乐学院观看“地蹦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淮水;;农民传统意识变迁中的新绛迎春社火[J];装饰;2012年02期

2 刘淑娟;;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11期

3 王岁孝;;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开发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巍;;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朝阳社火文化的象征意义阐释[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淑敏;审美视阈中的土地崇拜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珊;陕北绥德秧歌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0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860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