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体育人类学视角下稷山县高跷走兽的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21:46
  民俗体育是一个地方文化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研究民俗体育可以深入了解到当地的人文风貌和潜在的社会关系,从而更合理的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本文以体育人类学为研究视角,对河东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城村高跷走兽进行深入探析,从高跷走兽的起源以及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传承人与传承内容的变化以及传承制度的变化等方面建构出这一项目详细的传承脉络。本文主要运用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法、焦点访谈法、小组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收集资料,以笔者本身作为研究的工具对高跷走兽的生存环境进行深入描述,运用质性研究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体育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和质性研究的解析,描述高跷走兽原生态的改变以及传承人、传承制度的相应变化,从而揭示其传承重构与传承地文化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高跷走兽传承中存在的困境:如传统文化的衰落;新的传承人难以培养;传承器具规模限制;以及村落传承争端等等。笔者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政府主导下举办大型庆祝活动;促进传承与村民关系重新融合;提高传承人的文化水平;改进器具制作工艺,构建古村落旅游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链;构建合理的协会管理机制。最终得出结论:(1)...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体育人类学的相关研究
        2.2.2 我国民俗体育的相关研究
        2.2.3 稷山县阳城村高跷走兽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焦点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
        3.2.3 田野调查法
        3.2.4 质性研究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传承地稷山县及阳城村的概况
        4.1.1 稷山县的概况
        4.1.2 阳城村的概况
    4.2 高跷走兽的传承内容
        4.2.1 原生态的高跷走兽
        4.2.2 高跷走兽的传承脉络
        4.2.3 传承中变化的高跷走兽
        4.2.4 高跷走兽原生态变化的原因分析
    4.3 高跷走兽的传承制度
        4.3.1 高跷走兽传承与保护制度的现代化演变
        4.3.2 以高跷走兽爱好者团体为核心的传承变化
        4.3.3 传承制度的演变对高跷走兽传承的影响
    4.4 高跷走兽的传承人
        4.4.1 高跷走兽的传承人谱系
        4.4.2 传承人的现状
        4.4.3 传承人的身份的变化
        4.4.4 传承人的重要作用
    4.5 传承地、传承内容、传承制度、传承人之间的关系探析
    4.6 高跷走兽传承的困境
        4.6.1 传统文化的衰落,缺乏认同
        4.6.2 新一代传承人难以培养
        4.6.3 传承器具的限制
        4.6.4 传承村落之间的争端
    4.7 高跷走兽的未来的发展之路
        4.7.1 重现传统的仪式展演,与大型节庆活动相融合
        4.7.2 促进传承与村落制度和村民关系重新融合
        4.7.3 多种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文化水平,形成系统的传承人培养计划
        4.7.4 改进走兽的制作工艺,构建以高跷走兽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条
        4.7.5 以高跷走兽为结合点将当地古村落旅游与体育产业建设相结合
        4.7.6 构建更为合理的协会管理体制以解决村落之间的内部争端
5 结论
    5.1 原有祭祀文化向节庆文化转变
    5.2 传承地的文化空间改变导致高跷走兽传承的重构
    5.3 高跷走兽的发展对传承人的要求更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质性研究·多重对话——第五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 魏戈,陈向明.  教育发展研究. 2017(20)
[2]中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扎根理论”[J]. 啜静,范春燕,王若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3]质性研究如何教[J]. 曾妮,陈向明.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5)
[4]身体与精神双重构建下的民俗体育村落治理——以江西宁都“中村傩戏”为例[J]. 廖上兰,吴玉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2)
[5]民俗体育生存文化本相的符号变迁[J]. 吴宋姣,熊禄全.  体育学刊. 2017(01)
[6]美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启示[J]. 涂传飞.  体育科学. 2017(01)
[7]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J]. 李荣启.  艺术百家. 2016(05)
[8]文化社会学的内涵、发展与研究再审视[J]. 孙秋云,周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9]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J]. 张华江,王晓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10]关于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几点反思[J]. 谢晓艳,吴永存,谢玉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12)



本文编号:2983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983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