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建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1 05:33
本文将陕北秧歌实验教材中“民俗舞蹈部分”的构建理念与具体实施的过程进行阐述。其中以民间民俗活动中关键的文化脉络作为主线,在明确活动功能后将其文化功能作为“还原课堂组合”的重点,通过组合形式、传统场图与民间唱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以文化为主导的呈现。现有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教材依据“元素教学”展开,教学模式从动态切入到反复的身体记忆,形成所谓的民族风格。该教材关注中国民族民间舞自身特性所在,注重对文化基因的发掘与分析,力求在文化传承和教学过程中更全面立体地呈现民间舞蹈民间形态的“全貌”。使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知晓其因果,并感受与现有的舞蹈风格课和传统、典型组合课的异同。也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教材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因素。文中通过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阐述“做了什么”,是对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的内容与学习的过程进行阐述;再者讲述“怎么做的”,阐明教材的核心要素与遵循原则,点明教材的独特之处;最后点明“为什么做”,则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现存教学与现有教材的一些思考,并为此提供可借鉴方案。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二)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四) 阐述本课题的难点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概述
(一) 民间原型
(二) 语汇素材
(三) 编排方法
二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教学环节
(一) 实地采风调研
(二) 文化背景剖析
(三) 民间艺人课堂教授
三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教材构建原则
(一)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教材素材的选取原则
1.生态位的依据
2.历史源流依据
(二)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编排原则
1.民俗舞蹈语汇主干因素的相对完整
2.民俗程式的功能性保留
3.民俗语境的还原与文化功能的阐释
四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的价值
(一)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的创新点
1.教学目标的创新:从身体训练到以身体训练为出发点的文化习得
2.教材内容及方法的创新:围绕“优质基因”的探讨
(二) 双重功能: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研究[J]. 周勇. 黄河之声. 2016(12)
[2]浅谈陕北秧歌的动律特点[J]. 薛丹妮. 艺术科技. 2016(07)
[3]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文化价值探究[J]. 张锦锦. 新西部(理论版). 2016(11)
[4]“非遗”视域下的陕北秧歌“二人踢场子”文化研究[J]. 李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6(01)
[5]陕北秧歌历史变迁与发展举措[J]. 于丽. 人民论坛. 2016(05)
[6]陕北秧歌的起源、嬗变及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 雷娟娟. 黄河之声. 2015(02)
[7]身感教学:投“身体”于“仪式”之中——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部分”理论初探[J]. 明文军,闫桢桢.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4(02)
[8]对陕北秧歌文化变迁的思考[J]. 高志奇,闫莉莉. 沧桑. 2013(04)
[9]陕北秧歌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 杨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3)
[10]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功能[J]. 龙文波.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5)
硕士论文
[1]陕北秧歌纳入高校专业舞蹈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 时杨.西安音乐学院 2016
[2]反串表演心态对舞蹈动态的影响[D]. 刘书男.北京舞蹈学院 2016
[3]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D]. 常静.西安体育学院 2011
[4]中国传统舞蹈的仪式性特征及其对当代传统舞教学的启示[D]. 陈鸿.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7023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二)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四) 阐述本课题的难点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概述
(一) 民间原型
(二) 语汇素材
(三) 编排方法
二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教学环节
(一) 实地采风调研
(二) 文化背景剖析
(三) 民间艺人课堂教授
三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教材构建原则
(一)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教材素材的选取原则
1.生态位的依据
2.历史源流依据
(二)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编排原则
1.民俗舞蹈语汇主干因素的相对完整
2.民俗程式的功能性保留
3.民俗语境的还原与文化功能的阐释
四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的价值
(一) 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舞蹈部分”的创新点
1.教学目标的创新:从身体训练到以身体训练为出发点的文化习得
2.教材内容及方法的创新:围绕“优质基因”的探讨
(二) 双重功能: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研究[J]. 周勇. 黄河之声. 2016(12)
[2]浅谈陕北秧歌的动律特点[J]. 薛丹妮. 艺术科技. 2016(07)
[3]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文化价值探究[J]. 张锦锦. 新西部(理论版). 2016(11)
[4]“非遗”视域下的陕北秧歌“二人踢场子”文化研究[J]. 李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6(01)
[5]陕北秧歌历史变迁与发展举措[J]. 于丽. 人民论坛. 2016(05)
[6]陕北秧歌的起源、嬗变及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 雷娟娟. 黄河之声. 2015(02)
[7]身感教学:投“身体”于“仪式”之中——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部分”理论初探[J]. 明文军,闫桢桢.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4(02)
[8]对陕北秧歌文化变迁的思考[J]. 高志奇,闫莉莉. 沧桑. 2013(04)
[9]陕北秧歌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 杨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03)
[10]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功能[J]. 龙文波.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5)
硕士论文
[1]陕北秧歌纳入高校专业舞蹈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 时杨.西安音乐学院 2016
[2]反串表演心态对舞蹈动态的影响[D]. 刘书男.北京舞蹈学院 2016
[3]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D]. 常静.西安体育学院 2011
[4]中国传统舞蹈的仪式性特征及其对当代传统舞教学的启示[D]. 陈鸿.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7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5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