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的发展历程及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00:05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是一门距今已有近两百年传承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天津市“卫派高跷”中文高跷的典型代表,因此无论是从文化层面还是艺术形态层面来看,“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都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本文便是以静态文化与动态艺术形式两个方面为研究核心,而后逐步延伸出主要分支点,进而深入挖掘与研究,力求对“西码头百忍京秧歌”作以最全面的分析与阐述。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着重分析阐述了“西码头百忍京秧歌”的起源,以及其后续五个重要时期内的发展情况;第二章是对“西码头百忍京秧歌”现今平缓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传承人匮乏、经济支持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概述;第三章是分别从码头文化、妈祖文化、民俗文化这三大文化形态方面以及自身舞蹈本体存在的八个重要的艺术形态方面入手分析总结“西码头百忍京秧歌”的具体形态;第四章是抓住了“西码头百忍京秧歌”最能区别于其他老会的、最突出的特征后,而提炼总结出了其所具有的三大艺术特色。通过对“西码头百忍京秧歌”的研究、分析、阐述,旨在对其可以有更加立体、全面的认知。 

【文章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的发展历程及形态研究


“逗花鼓”表演)

“西码头百忍京秧歌”的发展历程及形态研究


老三点节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津地区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研究[J]. 王鸿昀,韦舒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7(03)
[2]论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的集体性——以天津民间老会为例[J]. 史静.  文化遗产. 2016(04)
[3]地方性知识的当代传承——访天津西码头百忍京秧歌老会时任会头殷洪祥[J]. 蒲娇.  民族艺术. 2015(01)
[4]天津民间艺术的传播与拓展[J]. 沈葳.  新闻爱好者. 2012(04)
[5]津门民俗舞蹈的生态环境剖析[J]. 董焱.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1(03)
[6]天津民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 董焱.  大舞台. 2011(08)
[7]浅谈天津皇会中的民间歌舞[J]. 姚怡暾.  甘肃农业. 2011(05)
[8]论皇会与清代天津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为中心的研究[J]. 姚旸.  民俗研究. 2010(03)
[9]妈祖文化与天津[J]. 尚洁.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民间庙会稳态性研究[D]. 蒲娇.天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天津妈祖文化研究[D]. 陈洁.天津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3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83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