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舞蹈图案研究——以考古发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8 15:02
在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等器物上,有一些表现人物舞蹈活动的题材。就目前发现来看,依据功能进行分类,其舞蹈图案主要有巫术仪式舞蹈、图腾崇拜舞蹈、宴饮娱乐舞蹈三类,其中前两类主要见于史前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中:马家窑时期的"二人抬物"舞蹈和组群舞蹈图案,反映的是巫术仪式舞蹈活动的场面,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而人形蛙纹舞蹈,可能是马家窑人在舞蹈活动过程中的装扮形象,是对当时蛙图腾崇拜活动的形象记录。宴饮娱乐舞蹈主要见于东周青铜器的画像故事纹中,其图案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多变,服装华美,乐器较多,构图上更加丰富,相比图腾舞蹈、巫术舞蹈多了些柔美和华丽,舞蹈更注重其娱乐功能。这种舞蹈功能的变化,反映了人类从模仿动物祈求神祗护佑到自我娱乐的过程。
【文章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0(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马家窑时期彩陶盆
耍?中以圆点弧线间隔(见图3c))。这两件彩陶盆舞蹈纹的展开图(图3b)、3d))大致相似,以下简称“大通盆”和“同德盆”。两组舞蹈纹的图案颜色较深且能清楚地分辨出人物的动态。两组小人舞群都在水平四圈平行带纹和一圈较粗的平行带纹中。可以看到,两组平行带纹的绘制并不均匀,最上端一圈明显粗一些。小人头顶上的一圈平行带纹也较粗,上下两条较粗的平行带纹除有装饰的作用外,还被赋予了“天”和“地”的含义,表示人类活动在天地间。我们认为下面三圈带纹象征着水波,此陶盆若盛图2羌民跳羊皮鼓舞时的场景·89·
模仿舞蹈动态幅度之意[16]。每组小人都以一足支撑重心,另一足做起势或落势的舞蹈动作,小人下体有三道,接地面的两竖道为两腿,下腹体侧有一斜道。李泽厚[17]则从古史文献记载与舞蹈纹中人物的装饰上推测,孙家寨彩陶的舞蹈纹表现的是一种巫术活动,具有严肃的巫术作用,舞蹈纹中的人物臀部的斜出之物为操牛尾,头部的装饰是干戚羽旄。我们认为,舞群大腿根部斜道是先民模仿西王母的一种祭祀活动,手拉手的五位女性在柳条垂落的小河边跳着祭祀的舞蹈。彩陶盆上的舞蹈图案是古代人们在祈求神图3马家窑时期手拉手舞蹈纹盆的庇佑活动时的一种记录[15]。彩陶盆上的整个舞蹈画面,人物突出,用实线条表现,重在写实,描绘了先民们在劳动之暇,在大树下、小湖边,手拉手集体跳舞祈求神庇佑的情景。同德盆上的舞蹈图案为一组11人、一组13人,手牵手欢快地跳舞,她们的舞姿较为随意,节奏并不一致,应该是重仪式、轻韵律的一种反映。关于小人腹部的形状,我们认为可能是妇女所穿的宽大裙子或是怀孕妇女大肚之形(怀孕妇女祈福求子)。有学者认为,这些舞者手臂相连,应该是在表演一种连臂舞,而这种舞蹈与生殖巫术有密切关系[18]。我们认为,这种舞蹈可能是穿着短裙的同德美丽的少女们为祈求神祗护佑所跳的一种巫术舞蹈,其舞蹈的目的和大通舞蹈一样。由此可见,张家窑时期彩陶盆上的“二人抬物”舞蹈和组群舞蹈图案可能反映的是巫术仪式舞蹈活动的场面,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二、图腾崇拜舞蹈图腾崇拜是早期人类表达信仰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彩陶装饰中极为常见,其中有的舞蹈图案可能就是图腾崇拜的反映,而这些图案可能是对一些动物动作的模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最本原的精神——浅析传统蛙纹的内涵表达[J]. 袁磊,卢自宝.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04)
[2]史前到北朝陶瓷器物上舞蹈图案研究[J]. 朱畅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3]东周青铜器造型与人物画像纹饰[J]. 朱军献. 中原文物. 2017(04)
[4]壮族蛙舞审美人类学考析[J]. 覃守达.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5]宗日彩陶“二人抬物”纹寓意探析[J]. 刘铮. 文博. 2013(02)
[6]生命之舞——对舞蹈纹盆纹饰的浅层图像解读[J]. 潘旖妍. 艺海. 2012(05)
[7]“二人抬物"纹彩陶盆与祈殖巫术[J]. 李锦山. 文博. 2005(01)
[8]宗日“二人抬物”彩陶盆解析[J]. 霍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2(04)
[9]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J]. 陈洪海,王国顺,梅端智,索南. 考古. 1998(05)
[10]试论凤翔高王寺镶嵌射宴壶[J]. 杨秉礼,李天荣. 西北美术. 1997(04)
硕士论文
[1]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D]. 邵明杰.西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6875
【文章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0(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马家窑时期彩陶盆
耍?中以圆点弧线间隔(见图3c))。这两件彩陶盆舞蹈纹的展开图(图3b)、3d))大致相似,以下简称“大通盆”和“同德盆”。两组舞蹈纹的图案颜色较深且能清楚地分辨出人物的动态。两组小人舞群都在水平四圈平行带纹和一圈较粗的平行带纹中。可以看到,两组平行带纹的绘制并不均匀,最上端一圈明显粗一些。小人头顶上的一圈平行带纹也较粗,上下两条较粗的平行带纹除有装饰的作用外,还被赋予了“天”和“地”的含义,表示人类活动在天地间。我们认为下面三圈带纹象征着水波,此陶盆若盛图2羌民跳羊皮鼓舞时的场景·89·
模仿舞蹈动态幅度之意[16]。每组小人都以一足支撑重心,另一足做起势或落势的舞蹈动作,小人下体有三道,接地面的两竖道为两腿,下腹体侧有一斜道。李泽厚[17]则从古史文献记载与舞蹈纹中人物的装饰上推测,孙家寨彩陶的舞蹈纹表现的是一种巫术活动,具有严肃的巫术作用,舞蹈纹中的人物臀部的斜出之物为操牛尾,头部的装饰是干戚羽旄。我们认为,舞群大腿根部斜道是先民模仿西王母的一种祭祀活动,手拉手的五位女性在柳条垂落的小河边跳着祭祀的舞蹈。彩陶盆上的舞蹈图案是古代人们在祈求神图3马家窑时期手拉手舞蹈纹盆的庇佑活动时的一种记录[15]。彩陶盆上的整个舞蹈画面,人物突出,用实线条表现,重在写实,描绘了先民们在劳动之暇,在大树下、小湖边,手拉手集体跳舞祈求神庇佑的情景。同德盆上的舞蹈图案为一组11人、一组13人,手牵手欢快地跳舞,她们的舞姿较为随意,节奏并不一致,应该是重仪式、轻韵律的一种反映。关于小人腹部的形状,我们认为可能是妇女所穿的宽大裙子或是怀孕妇女大肚之形(怀孕妇女祈福求子)。有学者认为,这些舞者手臂相连,应该是在表演一种连臂舞,而这种舞蹈与生殖巫术有密切关系[18]。我们认为,这种舞蹈可能是穿着短裙的同德美丽的少女们为祈求神祗护佑所跳的一种巫术舞蹈,其舞蹈的目的和大通舞蹈一样。由此可见,张家窑时期彩陶盆上的“二人抬物”舞蹈和组群舞蹈图案可能反映的是巫术仪式舞蹈活动的场面,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二、图腾崇拜舞蹈图腾崇拜是早期人类表达信仰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彩陶装饰中极为常见,其中有的舞蹈图案可能就是图腾崇拜的反映,而这些图案可能是对一些动物动作的模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最本原的精神——浅析传统蛙纹的内涵表达[J]. 袁磊,卢自宝.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04)
[2]史前到北朝陶瓷器物上舞蹈图案研究[J]. 朱畅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3]东周青铜器造型与人物画像纹饰[J]. 朱军献. 中原文物. 2017(04)
[4]壮族蛙舞审美人类学考析[J]. 覃守达.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5]宗日彩陶“二人抬物”纹寓意探析[J]. 刘铮. 文博. 2013(02)
[6]生命之舞——对舞蹈纹盆纹饰的浅层图像解读[J]. 潘旖妍. 艺海. 2012(05)
[7]“二人抬物"纹彩陶盆与祈殖巫术[J]. 李锦山. 文博. 2005(01)
[8]宗日“二人抬物”彩陶盆解析[J]. 霍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2(04)
[9]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J]. 陈洪海,王国顺,梅端智,索南. 考古. 1998(05)
[10]试论凤翔高王寺镶嵌射宴壶[J]. 杨秉礼,李天荣. 西北美术. 1997(04)
硕士论文
[1]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D]. 邵明杰.西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6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23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