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鼓舞剧《农祖·稷风》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1-08-04 22:39
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精神的象征,舞蹈自古以来在我国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将鼓与舞蹈相互结合,能够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充分融合,同时还能够将不同背景下的历史文化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鼓舞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点内容,这一民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一特点,鼓舞成为了我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挖掘“古中国”历史文化,展现“古中国”人文精神,稷山县文艺工作者,坚持正导向,讲格调,提品质的原则,摒弃浮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潜心创作,中国第一部原创鼓舞剧《农祖·稷风》就此而生,它传承了中国鼓文化的优秀元素,以山西省稷山县后稷故里山西省稷山县的农耕文化为题材,充分吸收稷山高台花鼓和高跷走兽的优秀传统,以我国民间的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将历史文化用现代手段表现出来。《农祖·稷风》在保留原有风格特色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通过现代艺术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充分展现了由原生态到现代性的转换。本文我们主要针对该剧的原生态到现代转换做出探讨。我国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型社会,在此过程中许多事物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该阶段,所有社会建设...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鼓舞的起源和发展
1.1 鼓的起源-六鼓四金
1.2 鼓舞的发展历史及表现形式
1.2.1 鼓之舞之
1.2.2 鼓舞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原创鼓舞剧《农祖·稷风》
2.1 历史背景及主题
2.2 剧目赏析
第三章 《农祖·稷风》对传统元素的吸收
3.1 稷山鼓艺术
3.2 稷山高台花鼓
3.2.1 稷山高台花鼓的诞生
3.2.2 稷山高台花鼓的表现形式
3.2.3 稷山高台花鼓的突破
3.3 稷山高跷走兽
3.3.1 高跷起源及发展
3.3.2 稷山高跷走兽与其诞生过程
3.3.3 高跷走兽的表演形式
3.4 《农祖·稷风》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第四章 舞剧的现代转换
4.1 舞剧的发展历程
4.2 中国舞剧的现代性
4.3 中国舞剧的现代转换
4.3.1 中国舞剧现代性进程中应寻找自身蜕变
4.3.2 “向内转”与现代转换
4.3.3 多元化与现代转换
4.3.4 杂揉互渗与现代转型
第五章 《农祖·稷风》的现代转换
5.1 《农祖·稷风》的现代性
5.2 《农祖·稷风》的现代转换
5.2.1 对艺术世界的坚守与创造
5.2.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自由往返
5.2.3 幻象的历史
5.2.4 文化的溯源艺术的革新
5.2.5 无地域空间的身体伟力
结语
1. 精神文化与鼓舞剧的融合
2. 在创作中,各类艺术形式集合、交融
3. 避免“晚会化”
4. 中国鼓舞剧创作目前需要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高跷走兽中“梅花鹿”的表演特征[J]. 郑瑞. 黄河之声. 2017(15)
[2]浅析“高跷走兽”的传承与发展[J]. 南晓萍. 艺术教育. 2016(07)
[3]稷山高台花鼓生存现状调查与音乐本体分析[J]. 杨高鸽. 当代音乐. 2015(22)
[4]稷山高台花鼓舞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J]. 纪广,刘乃天. 晋阳学刊. 2011(06)
[5]河东高台花鼓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 暴丽霞,冯强.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6]中国的舞蹈艺术[J]. 资华筠. 艺术百家. 2010(03)
[7]动作解构之于中国舞编导的功能[J]. 江靖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8]《云南映象》:有根的艺术[J]. 冯双白. 艺术评论. 2004(06)
[9]舞跃长河红似火 世纪之旅尽婆娑——中国歌舞团建团50周年[J]. 闻雪. 舞蹈. 2003(01)
[10]好看[J]. 张苛. 舞蹈. 2002(10)
硕士论文
[1]稷山高台花鼓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D]. 刘倩.山西大学 2015
[2]山西省稷山县高台花鼓研究[D]. 焦稳龙.西北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253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鼓舞的起源和发展
1.1 鼓的起源-六鼓四金
1.2 鼓舞的发展历史及表现形式
1.2.1 鼓之舞之
1.2.2 鼓舞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原创鼓舞剧《农祖·稷风》
2.1 历史背景及主题
2.2 剧目赏析
第三章 《农祖·稷风》对传统元素的吸收
3.1 稷山鼓艺术
3.2 稷山高台花鼓
3.2.1 稷山高台花鼓的诞生
3.2.2 稷山高台花鼓的表现形式
3.2.3 稷山高台花鼓的突破
3.3 稷山高跷走兽
3.3.1 高跷起源及发展
3.3.2 稷山高跷走兽与其诞生过程
3.3.3 高跷走兽的表演形式
3.4 《农祖·稷风》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第四章 舞剧的现代转换
4.1 舞剧的发展历程
4.2 中国舞剧的现代性
4.3 中国舞剧的现代转换
4.3.1 中国舞剧现代性进程中应寻找自身蜕变
4.3.2 “向内转”与现代转换
4.3.3 多元化与现代转换
4.3.4 杂揉互渗与现代转型
第五章 《农祖·稷风》的现代转换
5.1 《农祖·稷风》的现代性
5.2 《农祖·稷风》的现代转换
5.2.1 对艺术世界的坚守与创造
5.2.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自由往返
5.2.3 幻象的历史
5.2.4 文化的溯源艺术的革新
5.2.5 无地域空间的身体伟力
结语
1. 精神文化与鼓舞剧的融合
2. 在创作中,各类艺术形式集合、交融
3. 避免“晚会化”
4. 中国鼓舞剧创作目前需要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高跷走兽中“梅花鹿”的表演特征[J]. 郑瑞. 黄河之声. 2017(15)
[2]浅析“高跷走兽”的传承与发展[J]. 南晓萍. 艺术教育. 2016(07)
[3]稷山高台花鼓生存现状调查与音乐本体分析[J]. 杨高鸽. 当代音乐. 2015(22)
[4]稷山高台花鼓舞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J]. 纪广,刘乃天. 晋阳学刊. 2011(06)
[5]河东高台花鼓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 暴丽霞,冯强.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06)
[6]中国的舞蹈艺术[J]. 资华筠. 艺术百家. 2010(03)
[7]动作解构之于中国舞编导的功能[J]. 江靖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8]《云南映象》:有根的艺术[J]. 冯双白. 艺术评论. 2004(06)
[9]舞跃长河红似火 世纪之旅尽婆娑——中国歌舞团建团50周年[J]. 闻雪. 舞蹈. 2003(01)
[10]好看[J]. 张苛. 舞蹈. 2002(10)
硕士论文
[1]稷山高台花鼓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D]. 刘倩.山西大学 2015
[2]山西省稷山县高台花鼓研究[D]. 焦稳龙.西北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2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32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