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排木鼓舞乐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7:18
反排木鼓舞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源于鼓藏节。它记录了苗族迁徙历史的过程,是苗族人民精神信仰的反映,是苗族文化的瑰宝。在以往,它只有在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中出现。直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经人发掘,反排木鼓舞登上了国际舞台,至此便能在各种场合中见到其踪影。2006年,反排木鼓舞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学者与专家前来研究。反排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是“鼓”与“舞”的结合。从鼓的属性来看,反排木鼓舞实际上一种是“乐”与“舞”的配合。在众多的文献中,笔者发现研究者们过度的注重舞蹈而忽视音乐。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反排木鼓舞“乐”与“舞”的角度,以民族音乐学学科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搜集、田野调查以及访谈、录像等手段,对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的传统文化“反排木鼓舞”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民族音乐学视角出发,将反排木鼓舞的起源地台江县反排村定为田野点,以反排村的自然人文环境为背景,通过对不同场域下反排木鼓舞的描述,得出反排木鼓舞从一种仪式行为已逐渐转变为一种表演行为的结论。追溯根源,以蒂姆斯·赖斯的三维度为理论依据,分析反排木鼓舞转变背后的文...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笔者采访反排木鼓舞国家级传承人万政文拍摄者:杨静)
(图 2 反排村集会场所 拍摄者:杨静) (图 3 反排村室内表演场地 拍摄者:杨静)后来,经反排村村委会的引荐,反排木鼓舞国家级传承人万政文答应为我们联系正在家中干农活的其他表演人员,进行一场有偿表演。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群身穿苗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向我们走来,他们便是前来表演的演出人员。男子平均年龄在 37 岁左右,女子平均年龄在 25 岁左右。走在最前面的正是万政文
(图 4 室内表演场所内部环境 拍摄者:杨静) (图 5 室内表演后台 拍摄者:杨静)一切准备就绪,一场正式的小型演出就开始了。首先是万政文先生出场主持,情欢迎我们的到来,介绍此次演出的节目。第一个节目是苗族芦笙舞,由杨光等四名男性演员与杨妹里等四名女性演员来组成。男性表演者手拿小芦笙,女
本文编号:3626177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笔者采访反排木鼓舞国家级传承人万政文拍摄者:杨静)
(图 2 反排村集会场所 拍摄者:杨静) (图 3 反排村室内表演场地 拍摄者:杨静)后来,经反排村村委会的引荐,反排木鼓舞国家级传承人万政文答应为我们联系正在家中干农活的其他表演人员,进行一场有偿表演。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群身穿苗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向我们走来,他们便是前来表演的演出人员。男子平均年龄在 37 岁左右,女子平均年龄在 25 岁左右。走在最前面的正是万政文
(图 4 室内表演场所内部环境 拍摄者:杨静) (图 5 室内表演后台 拍摄者:杨静)一切准备就绪,一场正式的小型演出就开始了。首先是万政文先生出场主持,情欢迎我们的到来,介绍此次演出的节目。第一个节目是苗族芦笙舞,由杨光等四名男性演员与杨妹里等四名女性演员来组成。男性表演者手拿小芦笙,女
本文编号:3626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62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