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变迁与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以壮族蚂拐舞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29 01:52
运用"文化生态"理论,通过田野调查法,从左江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入手,探讨左江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变迁。研究发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蚂拐舞的功能性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蚂拐舞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后继乏力的尴尬局面,外来环境使蚂拐舞受到冲击的同时也为蚂拐舞的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议:改善内外部生态环境,积极推动多种模式开发。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蚂拐舞(节)的文化生态环境
1.1 蚂拐舞(节)的起源
1.2 蚂拐舞的传说
1.3 蚂拐舞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1.4 蚂拐舞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蚂拐舞(节)的生态变迁调查分析
2.1 研究过程
2.2 结果分析
3 生态变迁对蚂拐舞(节)体育非遗项目的影响
3.1 自然生态环境变迁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3.2 社会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3.3 外来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4 左江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4.1 改善内外部生态环境
4.2 积极推动多种模式开发
本文编号:377374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蚂拐舞(节)的文化生态环境
1.1 蚂拐舞(节)的起源
1.2 蚂拐舞的传说
1.3 蚂拐舞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1.4 蚂拐舞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蚂拐舞(节)的生态变迁调查分析
2.1 研究过程
2.2 结果分析
3 生态变迁对蚂拐舞(节)体育非遗项目的影响
3.1 自然生态环境变迁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3.2 社会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3.3 外来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4 左江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4.1 改善内外部生态环境
4.2 积极推动多种模式开发
本文编号:3773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77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