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

发布时间:2017-05-24 01:04

  本文关键词: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花鼓灯是播衍在沿淮地区具有多彩样态、灵活形式的民间歌舞类型,花鼓灯承传群体因其代代传承及其创新的行为,为花鼓灯艺术刻画出了历史流变之轨迹。以往我们对它的研究,往往仅局限于花鼓灯的某时、某地及其某种样态之局部倾向,缺少整体、系统、理性地从民族音乐学的主体观念出发,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田野考察和综合研究,这对于花鼓灯的相关传承、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中的“主体观”理念,借鉴历史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生态学相关方法,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视角进行综合性的考察研究,对沿淮玩灯人的历史生存、群体现状、歌舞音乐生活以及与民俗事象之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发现其玩灯人主体群落在沿淮地区呈现大众化趋势之全貌和形成这一趋势全貌的原因和规律。由此,笔者认为,沿淮花鼓灯大众化承传态势是在主体群落、歌舞体系建立与多象民俗的共融生发和相依滋养的过程中而形成,花鼓灯艺术主体和艺术本体皆呈现出群落结构化的生态特征,各个层面的玩灯人群体成就了所操持的多种样态花鼓灯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民间歌舞主体群落的强势形成,应当是决定民间歌舞艺术繁荣的根本条件和决定因素。在相关花鼓灯歌舞艺术的演艺实践中,花鼓灯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依然与花鼓灯艺术主体的良性生态稳固息息相关。
【关键词】:玩灯人 花鼓灯 民间歌舞 民族音乐学 主体观 主体群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2;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 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述论8-11
  • 二、 相关研究的“主体观”把握11-12
  • 三、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12-14
  • 第一章 沿淮花鼓灯的历史生存14-33
  • 第一节 生存环境的历时考察14-23
  • 一、 “沿淮文化”与“花鼓灯”14-21
  • 二、 花鼓灯起源诸说21-23
  • 第二节 玩灯人历史生存状态23-33
  • 一、 文献材料显现23-29
  • 二、 口碑材料整理29-33
  • 第二章 沿淮玩灯人群体田野寻踪33-79
  • 第一节 玩灯人原生态叙事33-72
  • 一、 玩灯人33-42
  • 二、 灯窝子42-56
  • 三、 灯班子56-67
  • 四、 灯苗子67-72
  • 第二节 玩灯人价值作用评估72-79
  • 一、 个体艺人的引领价值72-74
  • 二、“灯窝子”群体滋养意义74-75
  • 三、灯社和团体的推波助澜75-76
  • 四、 基地与艺校的承继意义76-79
  • 第三章 玩灯人歌舞音乐构成79-138
  • 第一节 玩灯人构建的舞蹈体系79-95
  • 一、 典型特色和动作流派79-81
  • 二、 程式化的场式类型81-85
  • 三、 歌-舞-戏同链构成85-88
  • 四、 灯饰舞饰及灯具文化88-95
  • 第二节 玩灯人构建的音乐系统95-129
  • 一、 灯歌曲目的分类与演唱95-108
  • 二、 灯戏音乐的曲目与构成108-115
  • 三、 锣鼓管弦的运用和强调115-129
  • 第三节 玩灯人的音乐技艺传承129-138
  • 一、 基本内容和对象129-131
  • 二、 基本类型和特征131-135
  • 三、 基本程序与方法135-138
  • 第四章 玩灯人歌舞文化生活138-167
  • 第一节 民俗事象中的玩灯人138-158
  • 一、 岁时节日139-154
  • 二、 信仰仪式154-158
  • 第二节 娱乐审美中的玩灯人158-161
  • 一、 城乡娱乐159
  • 二、 校团至美159-161
  • 第三节 休闲健身中的玩灯人161-167
  • 一、 大众健身161-162
  • 二、 业余休闲162-167
  • 第五章 玩灯人群落大众化态势探讨167-183
  • 第一节 大众化趋势的区域布局特征167-174
  • 一、 沿淮花鼓灯区域性布局167-173
  • 二、 区域性布局态势规律与特征173-174
  • 第二节 大众化趋势的歌舞歌舞本体特征174-175
  • 一、 受众群体的多层次适应性174
  • 二、 形式内容演绎的亲民性色彩174-175
  • 三、 本体文化构成的草根文化本质175
  • 第三节 花鼓灯大众化趋势形成的生态机制175-183
  • 一、 玩灯人普及现象的自动机制176-177
  • 二、 花鼓灯传承培养的推动机制177-178
  • 三、 相关领域策略助势178-183
  • 结论: 民间歌舞艺术群落生态景观183-196
  • 一、 共融生发相依滋养183-186
  • 二、 立体建构持续发展186-193
  • 三、 万家灯火因“人”而“通”185193-196
  • 参考文献196-200
  • 附录200-232
  • 一、 调查个案全录选例200-215
  • 二、 沿淮花鼓灯大事年谱215-221
  • 三、 花鼓灯田野考察文本素材选录221-232
  • 作者简介232-234
  • 后记234-2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戎龚停;;民间音乐的“生态”问题之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杨传中;;多学科视角看花鼓灯歌舞艺术中的文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董振亚;;花鼓灯艺术改革之路[J];江淮文史;2008年01期

4 李敬民;;论音乐文化的过渡与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的基本特质为例[J];音乐研究;2011年03期

5 萧梅;;“j”蕴于身——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观[J];人民音乐;2008年05期

6 伍国栋;;现代,对于传统是一种机遇——从“机遇”说到“视频音乐志”立项[J];人民音乐;2010年09期

7 项阳;;接通的意义——传统·田野·历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伍国栋;;原生态民歌保护的“生态群落”观[J];人民音乐;2012年01期

9 李敬民;;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敬民;;论豫南“岔灯”民俗之基础[J];艺术探索;2005年S2期


  本文关键词: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89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