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

发布时间:2017-05-31 10:03

  本文关键词: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如何找到技术、形式、情感、内容间通渡的法则,如何通过情感培养为舞蹈输入鲜活的动力,达到“形与心”、“情与技”的统一,是本篇论文着力进行的一次尝试。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语言入手,分析当今教学现状入手,通过当今舞蹈教育中的重知轻情、重技轻情、重形轻情的教学格局和未来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论文明确提出情感教学的理念——“以情优教”也就是说运用情感优化教学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的主导思想。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情感教学与技能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以情优教”即通过情感投入,在师生之间不断营造起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以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是各学科情感教学的共同宗旨。“以情动舞”,则是通过调动各种教学元素,培养学生舞蹈情感的体验,增进舞蹈情感表达能力,表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特色。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归属于每一个民族的情感,民族民间舞无论从表演课堂还是创作课堂都应该回归“本土体验”的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内心的真实情感作为情感教学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堂作为重要教学手段。情感教学应该从心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为重,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中挖掘、寻找、想象舞蹈的真谛,切身感受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质的纯朴与热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情感回归,教育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舞蹈,体验舞蹈,创作舞蹈。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演课堂和编创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讨论,一方面,注重在教学中对舞蹈情感的植入和培养,通过情感教学的手段加强学生对舞蹈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解读;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强化情感驱动力,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总体效率。将情感教学方法论、情感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进行了系统性的探寻,力求为情感教学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得以完整延续的展开,提供一次意义深远的借鉴。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法 中国民族民间舞 民族民间舞表演 民族民间舞舞编创课堂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10
  • 第一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概述10-13
  •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定义10-11
  •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和起源11
  •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性11-13
  • 第二章 情感教学法简述13-16
  • 一、教学中的情感现象13
  • 二、教学中的情感作用13-14
  • 三、情感教学中的三大原则14-15
  • (一)治情原则14
  • (二)乐情原则14-15
  • (三)融情原则15
  • 注释15-16
  • 第三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16-21
  • 一、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理念16
  •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失情”的教学现状16-21
  • (一)舞蹈从田间走进课堂,,原生态的缺失16-17
  • (二)“洋为中用”西方芭蕾舞教学体系导致的僵化、刻板17
  • (三)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情感塑造的口传身授教学法17-18
  • (四)传统教学中,舞蹈教学辅助手段的落后与忽视18-21
  • 第四章 以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为导向的课堂研究21-38
  • 一、情感教学在民族民间舞表演课堂中的实施21-26
  • (一)情感教学方法——表演课堂21-25
  • 1、情感和谐:师生友爱,沟通流畅22
  • 2、情感诱发:激发兴趣,引导热爱22
  • 3、情感陶冶:以境生情,以情动舞22-23
  • 4、激励情感:以情生情,严而有情23-24
  • 5、调控情感:持续调节,制作快乐24-25
  • (二)“动之以情”的教学方式---以胶州秧歌为例的情感教学25-26
  • 二、情感教学在民族民间舞编创课堂中的实施26-36
  • (一)“学院派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创作现状26-29
  • (二) 民族民间舞创编课堂中的情感调控29-31
  • (三) 以情感教学“解脱”编创课堂遭遇的尴尬与困境31-33
  • (四) 情感教学在编创课堂——舞蹈作品分析33-36
  • 注释36-38
  • 第五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的现实意义38-42
  • 一、加强渗透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意识38-39
  • 二、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创造力39-41
  • 注释41-42
  • 结语42
  • 参考文献42-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试论“即兴”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卿青;试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的存在依据——再看《大地之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姚泳全,彭玲;论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王欢;;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毕丹;;浅谈高职民族民间舞风格和韵律的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1期

6 徐学铭;;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载歌载舞”教学形式的可行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毕丹;;跳好民族民间舞的几个要素[J];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05期

8 李岩;;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未来发展的思考——简析原生态民族民间舞和次生态民族民间舞[J];音乐生活;2007年08期

9 金浩;;试论“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时代际遇[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岩;;浅谈民族民间舞演员的表演技艺[J];音乐生活;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蒯天;《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的创新思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乔燕冰;中国民族民间舞:创新不是乱嫁接[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记者 覃敏笑;民族民间舞应注重“善本再造”[N];贵州民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高艳鸽;民族民间舞的“泥土味儿”[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彭宽;民族民间舞要深入到生活中找“根”[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焦雯;种俐俐:做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的使者[N];中国文化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邱明瑜;民族民间舞:莫让脂粉味掩盖乡土气[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彭 宽;荷花奖“把脉”民族民间舞[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彭宽;原创民族民间舞要寻根[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周静邋沈仕卫 胡卡妮;评委点评:民族民间舞节目有历史性突破[N];贵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月华;我国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的融合性趋势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2 于萌;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现状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伍彦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青瑶;民族民间舞限定下的舞台创作[D];北京舞蹈学院;2014年

5 高岩;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技能训练课在民族民间舞舞台表演中的运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4年

6 陈萌;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方法初探[D];山东大学;2015年

7 张雪婷;中国民族民间舞对外教学方法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8 周雪;本科舞蹈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张川;论原生态民间舞对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编创的意义[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10 朱璐;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传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09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