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传说与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17-05-31 13:25

  本文关键词: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传说与文化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芦笙长鼓舞是富川瑶族特有的一种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在其漫长发展演变中,已经渗入到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层面,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本文选取了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的虎马岭村和大井村作为田野调查点,这两个村是芦笙长鼓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笔者以芦笙长鼓舞为调查对象,结合田野考察,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综合研究,在文化变迁的动态视觉中力求完整深入地对芦笙长鼓舞的历史渊源、形态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传承现状等问题给予一定的分析及阐述。 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研究缘起、选题价值和相关研究及方法。第一章,从瑶族的文化渊源中介绍了长鼓舞的由来,并介绍了芦笙的历史与富川长鼓舞的地方特色。第二章,芦笙长鼓舞的族群记忆,从当地民族记忆中看芦笙长鼓舞的变化,以及芦笙长鼓舞在现实中的状态。还讨论了传承人作为他者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介绍了芦笙长鼓舞的工具、舞蹈套路。具体分析了九套舞蹈动作背后的话语意义,以及芦笙长鼓舞的原始话语意义和现代话语意义的变化,其情境的变迁。第四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芦笙长鼓舞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结论,对芦笙长鼓舞田野调查的反思:要想从真正意义上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需要人们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 本文从民族记忆、文化自觉、主客位研究等角度研究了芦笙长鼓舞,一方面注重对芦笙长鼓舞舞蹈本身的详细描述和情景的诠释;一方面又强调民间舞蹈社会意义的阐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出现阶段芦笙长鼓舞表演形态及功能发生变迁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芦笙长鼓舞。
【关键词】:芦笙长鼓舞 故事传说 话语传承 文化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2;G1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9-10
  • 二、文献综述10-11
  • 三、选题价值和意义11-14
  • 四、研究理论及方法14-16
  • 第一章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渊源16-23
  • 一、瑶族长鼓舞的文化渊源16-20
  • (一) 盘瓠神话传说16-18
  • (二) 长鼓舞的起源18-20
  • 二、芦笙与富川长鼓舞20-23
  • (一) 芦笙的历史20-21
  • (二) 富川长鼓舞的地方特色21-23
  • 第二章 文化记忆与现实中的芦笙长鼓舞23-27
  • 一、长鼓舞文化记忆的代际差异23-24
  • (一) 年轻人眼中的芦笙长鼓舞23
  • (二) 中年人眼中的芦笙长鼓舞23-24
  • (三) 老年人眼中的芦笙长鼓舞24
  • 二、现实常态中的芦笙长鼓舞24-25
  • 三、传承人——作为他者的存在25-27
  • 第三章 芦笙长鼓舞话语传承与情境变迁27-36
  • 一、芦笙长鼓舞的工具27
  • 二、芦笙长鼓舞舞蹈套路27-29
  • (一) 动作形态分析27-28
  • (二) 节奏分析28
  • (三) 呼吸分析28-29
  • (四) 步伐分析29
  • (五) 显要动作部位分析29
  • 三、芦笙长鼓舞舞蹈话语的意义29-34
  • (一) 九套动作分别具有的话语意义30-32
  • (二) 芦笙长鼓舞的原始话语意义32-33
  • (三) 芦笙长鼓舞的现代话语意义33-34
  • 四、芦笙长鼓舞情境的变迁34-36
  • (一) 节日仪式的扩展34
  • (二) 旅游开发的兴起34-35
  • (三) 竞技项目的演变35-36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下芦笙长鼓舞的传承36-41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中面临的问题36-37
  • (一) 芦笙长鼓舞的传承地之争36-37
  • (二) 保护措施与监管力度不够37
  • (三) 忽视了对传承人的保护37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反思37-41
  • (一) 培养文化认知与文化自信38
  • (二) 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38
  • (三) 重视瑶族文化智慧,建设多元文化传承体系38-39
  • (四) 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39-41
  • 结论41-42
  • 注释42-44
  • 参考文献44-50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0-51
  • 后记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明;陈利敏;;论瑶族“还愿”仪式中“长鼓舞”的多元文化性——广西恭城瑶族民间舞蹈现状田野调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唐特凡;盘文秀;;论瑶族传统舞蹈艺术—长鼓舞[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蒙妍;;“芦笙长鼓舞”民间接受习俗的文化分析——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飞天;2011年16期

4 蒙妍;陈燕;;论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艺术特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覃德清;;试论南岭瑶族的文化智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钟年;芦笙文化丛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7 李文钢;;无文字社会的历史研究——评《伊隆戈人的猎头——一项社会与历史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胡玲梅;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9 赵晓楠;南部侗族芦笙谱的不同谱式及其历史发展轨迹[J];音乐研究;2002年02期

10 钟峻程;;三江侗族芦笙调的和声思维[J];民族艺术;198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泽容;湖南江华地区瑶族长鼓舞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莫晓波;从华侨村落到文化遗产——开平市庆临里的历史与空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的传说与文化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09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