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20:15

  本文关键词: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跋涉、开山图存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很多支系和独特的文化传统。纳雍小花苗便是苗族的一个支系,他们保留着苗族的文化特质,如芦笙就是在苗族文化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事项;但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他们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滚山珠”便是这样一个独具小花苗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承载了小花苗人的历史记忆,呈现了苗族文化的传承过程,蕴涵着苗族的迁徙历史、道德信仰、审美观念和民族文化基因,,更是增强民族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的手段。 如今,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给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大机遇,也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大挑战。尤其是许多经济发展缓慢的民族地区,他们为了改善自身物质生活条件、实现民族的发展和现代化,迫切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忽略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及现代大众文化等一系列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承载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这一具有小花苗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亦面临着同样的危机。本文的最终目标是想在研究“滚山珠”的生态环境、文化内容和价值功能的基础上,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寻求能更好地实现“滚山珠”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之外,本论文的正文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阐述了“滚山珠”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滚山珠”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二部分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滚山珠”的文化内容,并用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补充说明。第三部分阐释了“滚山珠”的价值和功能。第四部分在分析“滚山珠”传承与保护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传承与保护的有效措施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雍苗族 “滚山珠”生态环境 价值功能 传承与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7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节 苗族与苗族迁徙历史7-9
  • 一、 苗族7
  • 二、 苗族迁徙历史7-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选题缘由与意义及研究方法9-12
  • 一、 “滚山珠”的研究现状9-10
  • 二、 选题缘由与意义10-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滚山珠”的生态环境12-19
  • 第一节 文化生态理论12-14
  • 一、 生态与生态学12
  • 二、 文化生态学12-14
  • 三、 生态环境14
  • 第二节 “滚山珠”的自然环境14-16
  • 一、 纳雍县简况15
  • 二、 猪场苗族彝族乡的区位与周边环境15-16
  • 第三节 “滚山珠”的人文环境16-19
  • 一、 小花苗17
  • 二、 小花苗的民族性格17-19
  • 第二章 “滚山珠”的文化内容19-31
  • 第一节 “滚山珠”中的乐器19-22
  • 一、 “苗不离笙”19-20
  • 二、 记忆中的芦笙20-21
  • 三、 “滚山珠”中的乐器21-22
  • 第二节 “滚山珠”中的服饰22-25
  • 一、 小花苗的传统服饰22-23
  • 二、 “穿在身上的史书”23-25
  • 第三节 “滚山珠”的动作形式25-28
  • 第四节 “滚山珠”的文化空间28-31
  • 一、 文化空间的涵义28-29
  • 二、 苗族“跳花节”29-31
  • 第三章 “滚山珠”的艺术特色和功能31-46
  • 第一节 “滚山珠”的变迁31-38
  • 一、 文化变迁理论31-33
  • 二、 “滚山珠”变迁的原因33-35
  • 三、 “滚山珠”的变迁35-36
  • 四、 “滚山珠”表演的历史36-38
  • 第二节 “滚山珠”的艺术特色38-42
  • 一、 寓史于娱的独特记录方式38-39
  • 二、 寓体于娱的独特表现方式39-40
  • 三、 寓美于娱的独特艺术形式40-42
  • 第三节 “滚山珠”的功能42-46
  • 一、 历史功能:古老民族的记忆符号42-43
  • 二、 精神功能: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43-44
  • 三、 现实功能:交流健身的工具44-45
  • 四、 社会功能:社会和谐的动力45-46
  • 第四章 “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46-57
  • 第一节 “滚山珠”传承与保护的意义46-47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46
  • 二、 “滚山珠”传承与保护的意义46-47
  • 第二节 “滚山珠”传承与保护的困境47-52
  • 一、 传承人才出现断层危机47-49
  • 二、 “滚山珠”发展资金不足49-50
  • 三、 “滚山珠”的文化底蕴逐渐淡化50-52
  • 第三节 “滚山珠”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措施52-57
  • 一、 政府方面52-54
  • 二、 社会方面54-55
  • 三、 对“滚山珠”进行活态保护55-57
  • 结语57-59
  • 一、 在保护中发展57-58
  • 二、 在开发利用中发展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 A 调查日志61-64
  • 附录 B 调查图片64-71
  • 后记71-72
  • 个人简历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再祥;试析贵州苗族笙舞文化的审美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2 严奇岩;;清代玉米的引进与推广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彭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苗族“滚山珠”为个案[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4 李菲;;苗舞奇葩——滚山珠[J];贵阳文史;2009年03期

5 彭华;;执着守望 无悔追求——走近“滚山珠”传承人王景才[J];当代贵州;2010年04期

6 杨濻;族源·战争·迁徙: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意蕴的一种解释[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4期

7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三峡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8 彭华;;苗族“滚山珠”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1期

9 刘魁立;;文化生态保护区问题刍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10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