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天圆地方千覆履,风调水润万年长

发布时间:2017-06-01 00:00

  本文关键词:天圆地方千覆履,风调水润万年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由笔者执导并主编的当代中国舞蹈剧场作品《风水行》在香港诞生,并幸运的获得了2009年度的香港舞蹈年奖,时隔五年的2013年2月,笔者再次获得香港舞蹈团的委约,为该团编排,并于香港重演《风水行》。对于作品的再度被认可,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个人的艺术理念,是萌生于“中国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过程,在异地不同的文化氛围中逐步成型,并一路成长于香港中西结合的文化浪潮之中。 本论文以笔者自身的艺术经历为背景,以及在此过程中树立的个人艺术理念为出发,探讨关于中国职业化民族民间舞异地发展这一课题。本论文从:立足于中国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结合当代舞台审美,借助当今艺术市场氛围以及作品呈现等四个方面,对其“发展”的课题展开论述,以“随波不逐流”的理念追求,提出“所谓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但不能固守于旧有的形式;需要借助当代艺术市场的趋势而不能盲目的追逐时代的潮流”为论点,以舞台艺术创作的过程反观中国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在异地文化市场中所呈现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品鉴。
【关键词】: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 异地 发展 当代中国舞蹈剧场作品《风水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22.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7-8
  • 1、 了解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7-8
  • 2、 对比内地舞蹈学科体系在异地的发展现状8
  • 3、 探寻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异地发展的可行性8
  • (二) 对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理解8-9
  • (三) 异地——香港特别行政区9
  • (四)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9-10
  • (五) 阐述本课题的难点及解决的方法10-11
  • 正文11-13
  • 1、 《风水行》简介11
  • 2、 创作理念与目的11-12
  • 3、 内容表现12
  • 4、 舞台效果综述12-13
  • 一、 以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为立足点13-17
  • (一) 透射文化内涵的形式——队形及场图14-15
  • 1、 队伍构成14
  • 2、 构图原则14-15
  • 3、 场次分配15
  • 4、 呈现模式15
  • (二) 一方水土的人文感悟——文化意蕴15-17
  • 1、 以人文情感为构成基调15-16
  • 2、 以平衡自然为形式表现16
  • 3、 以画意结合为艺术表达16
  • 4、 以和为美为精神追求16-17
  • 小结17
  • 二、 以当代舞台创作/审美方式为导向17-22
  • (一) 先破后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高度教授的创作理念17-19
  • 1、 三破——破动作、破技法、破观念17-18
  • 2、 三立——立心态、立形态、立神态18-19
  • (二) 当代舞蹈剧场的理念冲击19-21
  • 1、 理念特征20
  • 2、 创作特点20-21
  • (三) 当代中国舞蹈剧场的理念架构21-22
  • 小结22
  • 三、 以学科异地发展的整体趋势为依托22-27
  • (一) 整体的市场机制与氛围导向23
  • (二)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异地舞台呈现23-25
  • 1、 引进、介绍内地民族民间舞的方式23-24
  • 2、 配合主流中国舞艺术发展的形式24
  • 3、 提供动作素材被取用或融入实验创作的方式24-25
  • (三) 以异地市场为依托的理念延伸25-27
  • 1、 形式格调上——高雅化、艺术化25-26
  • 2、 动作语言上——素材化、个性化26
  • 3、 题材内容上——概念化、民族化26-27
  • 小结27
  • 四、 以民族精神的当代再现为理念27-32
  • (一) 选材——以民俗道具为特色28
  • (二) 动态——以传统动作风格为侧重28-29
  • (三) 内容——以人文理念为情感延伸29
  • 1、 男性与男性的情感脉络29
  • 2、 男性与女性的情感脉络29
  • (四) 形式——以传统文化的内涵为结构支撑29-32
  • 1、 构图与调度——天圆地方的规划原则30
  • 2、 场面与仪式——天人合一的氛围营造30-31
  • 3、 舞段设置——儒家思想的外画投射31
  • 4、 情节铺排——血脉相承的主线贯穿31-32
  • 小结32
  • 五、 个人创作思路的梳理与思考32-35
  • (一) 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思考32
  • (二) 当代艺术理念冲击下的探索32-35
  • 1、 形式上寻求文化认同——以传统美学特征建构“中国格调”33
  • 2、 内容上创造感知共鸣——以当代艺术视角诠释“民族情怀”33-35
  • 结语35-36
  • 附录一:海报及宣传单36-38
  • 附录二:结构稿38-41
  • 附录三:舞评41-42
  • 参考文献42-43
  • 在校科研论文及实践成果43-44
  • 致谢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铁春;中国民间舞:一条企盼修补的“万里长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赵铁春;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定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3 赵然;;当代中国舞蹈发展的多模态走向[J];大众文艺;2014年01期

4 高度;当代民间舞教育批判[J];舞蹈;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天圆地方千覆履,风调水润万年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1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