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位作品之一《一百圈》的创作分析
本文关键词:对学位作品之一《一百圈》的创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热巴舞蹈是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中绚丽的一朵奇葩,在新中国成立前存在着众多以卖艺求生的“热巴艺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相对稳定、日子越过越好致使漂泊不定的热巴艺人迅速减少,为了保留这一民族瑰宝,众多的文艺工作者开始对热巴文化进行搜集整理,我的导师红涛副教授和我热巴舞蹈启蒙恩师泽吉副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位。在学位作品中创作热巴舞蹈《一百圈》这一作品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传承,同时是我跟随导师学习过程中导师对我学习状况的一个考察和验收。挑战是因为先辈们关于热巴舞蹈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已经是淋漓尽致,几乎无法超越,在这里所继承的是我的导师以及泽吉老师对于热巴舞蹈艺术所付出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以及对于热巴舞蹈文化的延续,我有必要和义务对其传承弘扬。热巴舞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速度美、力量美使人惊讶,它的技巧性独树一帜,使人惊叹。创作《一百圈》的目的就在于传承热巴舞蹈文化和创新热巴舞蹈艺术,要将热巴鼓舞在技巧上创新、在创作手法上创新、在艺术文化上创新。采用科学系统的舞蹈创作理论与技法,模拟热巴舞者学习热巴的一个过程,再现一堂热巴鼓舞技能训练的教学,从而讲述热巴舞蹈文化、热巴舞蹈艺术、热巴舞蹈鼓技以及对于热巴舞蹈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编舞技法上充分利用舞蹈创作的时、空、力三者的关系,在作品创作中体现时间合理的搭配、空间调度的布局、力度的展现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将有力的渲染创作素材,使之发挥其独特魅力。构图是作品的主干,好的构图将为作品的成功添砖加瓦,更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结合现代舞蹈圈内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抓住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本为回归”的观点,由于各类编舞技法的走进高校,使之技法用意的突出将民族韵味变得暗淡无光,甚至抛掷作品背后,所以在舞蹈大赛上评委们常说的一句话“这个作品是哪个民族的啊?”、“这个作品是现代舞吗?”等一系列的疑问,所以在北京舞蹈学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民族民间舞蹈泰斗潘志涛教授和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本位回归”的观点,就是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要发展,但要有度的进行,优良的创作,根植于民族舞蹈之中的创作。根据“本为回归”的观点本论文也进行了笔者自己的观点的描述。
【关键词】:热巴 创作 结构 构图 文艺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二、与课改课题有关的研究状况和现有资料的概述11-12
- 三、研究方法12-13
- 1.田野调查法12
- 2.文献研究法12
- 3.专家访谈旁证法12
- 4.多学科理论交叉相互支撑法12
- 5.艺术实践创作验证法12-13
- 四、研究的大致流程13-14
- 第一章 对作品题材的选择及其文化的辩证认识14-28
- 1.1 作品题材选择的方法14-15
- 1.2 为什么选择热巴舞蹈鼓舞为题材创作《一百圈》这个作品15-16
- 1.2.1 身边人物的影响15
- 1.2.2 热巴舞蹈本身艺术魅力的吸引15-16
- 1.2.3 具有挑战性的艺术技巧16
- 1.3 热巴舞蹈的文化内涵16-28
- 1.3.1 热巴舞蹈的流传地16
- 1.3.2 热巴舞蹈的几种种类16-17
- 1.3.3 热巴鼓舞的统一术语17-18
- 1.3.4 传统热巴鼓舞鼓点节奏剖析18-19
- 1.3.5 教学性的热巴鼓舞鼓位剖析19-25
- 1.3.6 近年来以热巴舞蹈为元素创作的作品概述25-28
- 第二章 作品创作中的痕迹28-40
- 2.1 《一百圈》的创作背景28-29
- 2.2 《一百圈》简介29
- 2.3 作品中的创新与突破29-34
- 2.3.1 内容设计与表现方式的创新29-30
- 2.3.2 音乐的突破30-31
- 2.3.3 鼓点的创新31-32
- 2.3.4 鼓技旋转技巧的突破32-33
- 2.3.5 动作步法的突破33-34
- 2.4 运用的舞蹈创作手法34-35
- 2.4.1 情景凸显与舞台布景(道具)的运用34-35
- 2.4.2 道具的运用35
- 2.5 时、空、力在作品创作中的体现35-37
- 2.5.1 时、空的合理搭配36-37
- 2.5.2 力度的展现37
- 2.6 作品 《一百圈》中的队形和路线图37-40
- 2.6.1 队形图37-38
- 2.6.2 路线演变图38-40
- 第三章 舞蹈的结构与构图40-43
- 3.1 舞蹈的结构40-41
- 3.1.1 对于作品结构上的处理40-41
- 3.2 舞蹈的构图41-42
- 3.3 “舞美”与舞者的构图42-43
- 第四章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本文回归”与再创作的认识43-52
- 4.1 民族民间舞蹈的概述43-44
- 4.1.1 具有“非遗”性质的民族民间舞蹈43
- 4.1.2 大众“自娱”性质的民族民间舞蹈43-44
- 4.1.3“学院派”性质的民族民间舞蹈44
- 4.2 对于当代西藏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一些认识44-47
- 4.2.1 现阶段西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现状44-45
- 4.2.2 西藏舞蹈作品创作的发展45-46
- 4.2.3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本位回归”46-47
- 4.3 “本位”创作即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47-49
- 4.4 学我作品《一百圈》创作的“本位回归”49-50
- 4.5 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再创作的认识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时间、科研成果57-59
- 附录(一)学位作品创作及论文写作主要采访的人员信息59-64
- 附录(二)学位作品《一百圈》创作及排练剧照64-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红;;舞蹈与戏剧的一次亲密接触[J];舞蹈;2003年01期
2 贾琳;浅谈舞蹈的速度[J];美与时代;2004年07期
3 刘春;数字化舞蹈[J];艺术评论;2004年05期
4 贾琳;舞蹈与音乐的互动[J];美与时代;2004年10期
5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舞蹈学学科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郭勇健;;论“舞蹈是艺术之母”[J];艺苑;2005年04期
7 ;充分发挥歌舞之乡优势 构建新疆舞蹈教研新风貌[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车延芬;;揭秘“舞蹈人类学”——读《人类学与人体运动:舞蹈的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孟尧;张锐;;2008年首届全国舞蹈科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于平;;面对诘难的舞蹈批评[J];舞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亚娟;;后奥运时代下体育院校舞蹈类专业的定位与责任[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柴亚萍;;让舞蹈为孩子们带来快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萍 浙江省平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创作室,副研究馆员;浅谈社会舞蹈的“社会性”特征及发展现状[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著名舞蹈家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吕艺生;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汪建根;专家:舞蹈普及教育需要“正名”[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汪建根;舞蹈普及教育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车延芬;笔耕不止 再谱新声[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于平;舞蹈书写的轨迹[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黄际影;一次与年轻舞蹈学子的谈话[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舞蹈学系:舞苑基石 桃李芬芳[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素琴 刘建;“舞蹈”与“舞蹈学”[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步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颃;“凝视”与“超越凝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刘漫;唱曲舞蹈考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王昕;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闫晶;舞蹈中共享的身体印迹—云南兰坪杂居民族的圈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晓东;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利;中专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响;舞蹈传播方式分析与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张晶晶;律动教学与舞蹈启蒙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曾子;“寻找新舞蹈的灵魂力量”[D];重庆大学;2015年
5 全先锋;对学位作品之一《一百圈》的创作分析[D];西藏大学;2016年
6 李秋萍;舞蹈典型细节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李秀峰;[D];延边大学;2008年
8 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想想;执着地追求 大胆地探索[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许恩;吴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关键词:对学位作品之一《一百圈》的创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3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