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河北满城乐舞寸跷艺术“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10:10

  本文关键词:河北满城乐舞寸跷艺术“重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河北满城乐舞寸跷的艺术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生”与“死”的演进过程。其因中国近世革命斗争之需,由跷而下,徒步而舞;又因现代音乐工作的创作之需,弃步而跷。本文通过对满城寸跷乐舞艺术数十年间的不同律动形式的探析,旨在探求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生发、演变特质,并借此认知传统乐舞艺术在当下的现代化样态,以此深化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演进,并希冀为传统音乐理论、艺术发生学理论提供点滴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满城寸跷 乐舞重构 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5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0-12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12-13
  •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满城“寸跷”的基本艺术形态15-34
  • 第一节 乐舞律动中的河北15-17
  • 第二节 舞韵瑰丽17-24
  • 一、跷舞起源17
  • 二、寸跷肇始17-18
  • 三、寸跷之器18-19
  • 四、寸跷行当19
  • 五、寸跷师承19-21
  • 六、寸跷之美21-24
  • 第三节 乐与舞的有机互动24-28
  • 第四节 命运转折28-34
  • 一、跷舞落地29-31
  • 二、寸跷重现31-34
  • 第二章“重构”新思考34-40
  • 第一节“弃跷”的艺术学思考34-35
  • 第二节 寸跷艺术的保护与传承35-37
  • 一、合理消费民间艺术35-36
  • 二、谨慎推广校园教育36
  • 三、慎重改编作品风格36-37
  • 四、充分重视寸跷音乐37
  • 五、必须尊重传统精神37
  • 六、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37
  • 第三节 保护寸跷艺术的建议37-40
  • 一、加强主体保护38
  • 二、主体的主动传承38-40
  • 结论40-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并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永华;;河北民间舞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2 王波;;舞蹈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意义[J];青春岁月;2013年17期

3 张彤;刘昕欣;蔡海波;;论河北满城寸跷秧歌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作家;2013年12期

4 魏冰;;论舞蹈服饰在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意义[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朴永光;保护我国当代原生态民间舞蹈之我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裘柳钦;中国民间舞蹈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河北满城乐舞寸跷艺术“重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43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5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