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初探羌族“哟粗布”舞蹈形态

发布时间:2017-06-12 21:02

  本文关键词:初探羌族“哟粗布”舞蹈形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哟粗布”:即羌族南部方言“喝酒时歌舞”之意,主要是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时跳的自娱性舞蹈,是从古羌氏族流传至今的一种圈舞。该舞蹈多以祭祀性内容为歌词伴舞,所以舞蹈中含有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模拟动作和虔诚的心理气质,以及由此世代传承的古老文化所形成的古朴而又独特的审美特征。“哟粗布”的表演形式是用一支歌曲配合舞蹈动作的反复表演。舞者不限人数,大家连臂或放开手臂呈弧形,起舞时由领舞者率众沿逆时针方向行进。舞蹈风格古朴、沉稳,动律特点为膝部重拍向下的颤动及胴体轴向转动。笔者在流传“哟粗布”的汶川县和理县,选取环境相对原始古朴的“阿尔村”、“羌锋寨”、“休溪村”和“桃坪村”进行观察、访谈,详细记录了“哟粗布”舞蹈的形态,并通过形态挖掘其背后的羌族文化,深入梳理“哟粗布”舞蹈的动态特征和风格韵律。由收集整理的资料信息和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闻融合个人的艺术审美思考整理提炼出“哟粗布”舞蹈动态动作内含的表演内容,编创出符合羌族历史、文化、信仰,紧扣羌族风土人情的舞蹈。本论文的叙写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哟粗布”舞蹈基本情况的概述;第二章:对“哟粗布”舞蹈形态的成因分析;第三章:从羌族村寨切入对“哟粗布”舞蹈的动态呈现做了记录和分析,最终得出了传统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舞蹈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会打上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烙印,也会不断地在形式上增添新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文化意义。笔者认为唤起民众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不会对外来文化盲目跟从,对自己本民族文化才能够主观主动的传承、发展和保护。而舞蹈专业的采风以及编创的介入,其实也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发展。
【关键词】:哟粗布 舞蹈形态 动态特征 风格韵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一)本论文的研究目的6
  • (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6-7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7-8
  • (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8
  • (五)本论文的研究难点8
  • 一 羌族“哟粗布”舞蹈的基本情况概述8-11
  • (一)羌族“哟粗布”舞蹈的存在环境8-10
  • (二)羌族“哟粗布”舞蹈的发展10
  • (三)羌族“哟粗布”舞蹈的类别10-11
  • 二 “哟粗布”舞蹈形态的成因分析11-13
  • (一)“哟粗布”舞蹈的古风遗存11
  • (二)民族审美的趋向11-13
  • 1. 宗教文化的渗透11-12
  • 2. 地域文化的约束12-13
  • 3. 劳动生产的影响13
  • 三 从羌族村寨切入分析“哟粗布”的舞蹈形态13-19
  • (一)“哟粗布”舞蹈形式的呈现13-16
  • 1. 时空及舞员13
  • 2. 队形及动律13-15
  • 3. 服饰15-16
  • (二)“哟粗布”舞蹈的呈现16-17
  • 1. 阿尔村“哟粗布”舞蹈的呈现16-17
  • 2. 羌锋寨“哟粗布”舞蹈的呈现17
  • 3. 休溪村“哟粗布”舞蹈的呈现17
  • 4. 桃坪村“哟粗布”舞蹈的呈现17
  • (三)“哟粗布”舞蹈形态分析17-19
  • 结语19-21
  • 附录:羌族“哟粗布”舞蹈的呈现21-26
  • 参考文献26-27
  • 致谢27-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雄岩;;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初探羌族“哟粗布”舞蹈形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44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