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满族“东海莽式”分析及教材建构

发布时间:2017-06-18 14:13

  本文关键词:满族“东海莽式”分析及教材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东海莽式”是原来流传在宁古塔地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的满族传统舞蹈,因舞蹈分为九组、十八个动作样式,故俗称“九折十八式”。“东海莽式”是满族“莽式”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其丰富的舞蹈内容和鲜明的风格特征,不仅反映了满族的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又渗透着满族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可以说是满族历史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形态描述、文化阐释等方法,,以黑龙江宁安地区流行的满族舞蹈“东海莽式”为研究主体,在对大量历史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满族“东海莽式”的成因、形态特点等方面加以研究,试图将“东海莽式”的表现形式、风格特征、形态特色及其它重要的舞蹈要素融入满族历史的、文化的大背景下展开深入地、多维地分析和研究,剖析满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和探寻构建满族舞蹈教材的方法,并尝试建立满族舞蹈女班教材。 本文共分“前言”、“三个章节”和“结语”三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的缘由,交代了本文所依据的研究资料,并阐明了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章”主要阐释满族“莽式”之语意、“莽式”与“东海莽式”的关系、“东海莽式”的形成原因。“第二章”通过笔者对黑龙江宁安满族“东海莽式”的田野调查,对其舞蹈形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介绍了舞蹈的服饰、道具和音乐,并总结出 其舞蹈的突出特点,主要从动态特征、动作方位特征、动作空间特征、动作的风格特征、表现特征这五个方面加以描述。“第三章”对构建满族舞蹈教材的方法进行了探寻和研究。主要包括选择和提炼教材的标准、本教材建立所依据的方法、本教材的目的及意义,并对满族舞蹈女子的步伐和手位进行教材整理,初步整理出两个颇具鲜明风格特征和训练价值的舞蹈组合。“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认识性成果作了总结与概括。
【关键词】:满族东海莽式 舞蹈形态 特点 教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722.2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序言8-11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8
  • 二、研究动态8-10
  • 三、研究的依据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满族“东海莽式”的源流11-21
  • 第一节 满族“莽式”与“东海莽式”11-16
  • 一、“莽式”语意及诸家之说11-15
  • 二、“莽式”与“东海莽式”15-16
  • 第二节 满族“东海莽式”成因分析16-21
  • 一、渔猎文化16-17
  • 二、狩猎文化17-18
  • 三、战争文化18-19
  • 四、礼仪文化19-21
  • 第二章 满族“东海莽式”舞蹈形态及其特征21-39
  • 第一节 “东海莽式”舞蹈形态21-28
  • 一、“东海莽式”相关背景简介21-22
  • 二、舞蹈形态及动作要求22-28
  • 第二节 “东海莽式”的服饰、道具、音乐28-34
  • 一、服饰28-29
  • 二、道具29-30
  • 三、音乐30-34
  • 第三节 “东海莽式”的特点研究34-39
  • 一、动态特征34
  • 二、动作的方位特征34-35
  • 三、动作的空间特征35-36
  • 四、动作的风格特征36-37
  • 五、表现特征37-39
  • 第三章 满族“东海莽式”教材建构39-48
  • 第一节 满族舞蹈教材建构方法探究39-41
  • 一、选择和提炼教材的标准39-40
  • 二、满族教材建构所依据的方法40-41
  • 第二节 满族舞蹈女班教材(部分教材)41-48
  • 一、本教材的目的及意义41-42
  • 二、具体组合动作说明42-48
  • 结语48-51
  • 六 参考文献51-53
  • 七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3-55
  • 后记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晓婷;岫岩“单鼓舞”形态研究及教材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满族“东海莽式”分析及教材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59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