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武秧歌—山东阳信鼓子秧歌之探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20:11

  本文关键词:武秧歌—山东阳信鼓子秧歌之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鼓子秧歌作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特色。鼓子秧歌作为山东鲁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其特征鲜明,阳信县鼓子秧歌作为鼓子秧歌的流派之一,其自身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本文通过对阳信鼓子秧歌的探索研究,通过对分枝的探索来深入山东鼓子秧歌这一大概念的理解,同时并宣传人们重视这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吁人们在传承中更加重视保留其原生态的特征,使其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绚丽多彩、永不凋落。 本文共包括下面几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进行分析,提出本题目的创新点,以及对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进行展望。 第二章:阳信鼓子秧歌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本章结合阳信县的地理、人文概况,立足于历史依据,详细介绍了阳信县鼓子秧歌的渊源发展以及与山东鼓子秧歌其他派别的关系,并且详细介绍了阳信县鼓子秧歌独有的艺术特征和它的发展情况。 第三章:阳信鼓子秧歌的表演内容及形式。本章结合阳信鼓子秧歌自身的文化特点,主要通过阳信县鼓子秧歌的人物角色、表演形式和动作特点,及道具服饰、伴奏乐器和节奏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阳信鼓子秧歌的演出体制。使得阳信鼓子秧歌的独立特征更加清晰。 第四章:阳信鼓子秧歌的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阳信鼓子秧歌属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诸多种类中的一种,同时也具有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和地域、民族性等普遍性的特点。本章通过5个方面来说明其社会功能性;结合其自身特征通过其3个价值方面来说明其具有的文化价值。 第五章:阳信鼓子秧歌的传承和保护。本章以阳信县鼓子秧歌的现实情况和传承情况为依据,谈到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虽然当地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阳信县鼓子秧歌的“原生态保护”,希望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得到艺术界的重视,被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民间舞蹈 阳信鼓子秧歌 风格特征 文化价值 原生态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3
  • 1.1 本文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8-9
  • 1.2 本文研究现状及已有成果综述9-10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0
  • 1.3.1 研究目标10
  • 1.3.2 研究内容10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0-11
  •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0-11
  • 1.4.2 可行性分析11
  • 1.5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11-12
  • 1.5.1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11
  • 1.5.2 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11-12
  • 1.6 本文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12-13
  • 2 阳信鼓子秧歌的历史渊源与发展13-18
  • 2.1 阳信县地理、人文概况13
  • 2.2 阳信鼓子秧歌的渊源13-14
  • 2.3 阳信鼓子秧歌的流派特征14-15
  • 2.4 阳信鼓子秧歌与其他山东鼓子秧歌派别的渊源15-16
  • 2.5 阳信鼓子秧歌的发展16-18
  • 3 阳信鼓子秧歌的表演内容及形式18-23
  • 3.1 阳信鼓子秧歌的人物角色18-20
  • 3.2 传统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动作特点20-21
  • 3.3 阳信鼓子秧歌的道具服饰、伴奏乐器和节奏型21-22
  • 3.4 阳信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22-23
  • 4 阳信鼓子秧歌的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23-27
  • 4.1 社会功能23-25
  • 4.1.1 娱乐抒情23
  • 4.1.2 教育教化23-24
  • 4.1.3 增强体质24
  • 4.1.4 审美愉悦24
  • 4.1.5 宣传教化24-25
  • 4.2 文化价值25-27
  • 4.2.1 研究保护价值25
  • 4.2.2 艺术审美价值25-26
  • 4.2.3 精神文化价值26-27
  • 5 阳信鼓子秧歌的传承和保护27-35
  • 5.1 阳信鼓子秧歌的现实状况27-29
  • 5.1.1 鼓子秧歌在阳信县村落中的发展现状27-28
  • 5.1.2 阳信鼓子秧歌的频危现状28-29
  • 5.2 阳信鼓子秧歌的传承29-30
  • 5.2.1 阳信鼓子秧歌的历代传承人29
  • 5.2.2 鼓子秧歌在阳信县的传承现状29-30
  • 5.3 非遗视角之阳信鼓子秧歌的保护30-35
  • 5.3.1 阳信鼓子秧歌的保护计划和措施31-33
  • 5.3.2 阳信鼓子秧歌的“原生态”传承和保护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昕;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学习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刘晓真;从乡俗仪礼到民间艺术——当代山东商河鼓子秧歌文化功能的变迁与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施榆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戚泽;;从山东三大秧歌看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文化[J];大舞台;2011年01期

5 李宝铎;山东鼓子秧歌与鼓子秧歌文化[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洁;亓圣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和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谭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次[J];美术学报;2009年03期

8 陈U,

本文编号:476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76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